凌 波
新近出炉的《宁波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提出,至2030年,全面实施55个市级先行更新片区,加快推进60个市级一般更新片区;至2035年,115个城市更新片区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宁波更新模式,全面构建城乡融合的共同富裕格局,全面塑造高品质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形象。
城市就像一个有机生命体,只有在新陈代谢中不断蜕变,才能赋予城市源源不断的活力。城市更新,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从“有多大”转向“有多好”,由“增量扩张”转为“存量提质”,在存量之中谋增量,向新“生长”。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工作要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强调了城市更新在推进城市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更新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既关系城市面貌、居住品质的提升,又关乎扩大内需、推动发展动能转换、提升发展能级,是激发城市潜力、提升城市活力、展现城市魅力、增强城市动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对照城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坐标,宁波城市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有效破解当前城市发展瓶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市更新是重要载体和契机。相较于以往侧重于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等领域的更新,今后宁波将老旧基础设施等纳入更新范围,让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市更新是拉投资、扩内需、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内需不足等挑战,通过对闲置土地与老旧建筑的盘活利用,激发城市经济活力,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推广,有利于拉动投资、提振内需。城市更新量大面广,蕴含巨大潜力。有数据表明,“十五五”期间,宁波300万平方米商业楼宇待提升、300公里滨水空间需贯通、300个完整社区待建设运营,城市更新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物理改造,通过空间重构和功能迭代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盘活低效产业空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使命。这些年,通过城市更新,一些“老厂房”实现“逆生长”。比如,原宁波渔轮厂经改建,打造成以“演艺+”为核心的文旅演艺综合体,让曾经的工业锈带成了文艺秀场。再如,由老旧厂房改造的永宁巷1号商业街区,变身为“青年聚场”,节假日日均客流量超4000人次。城市更新,成为激发产业活力、培育创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作为全国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的双试点之城,宁波城市更新目标定位为,“国家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样板市、浙江省高质量城市发展的先行者、宁波城乡全域提质的主抓手”,体现宁波高标准严要求的姿态,也彰显宁波的信心和决心。目标既定,行动在即。近期我市已有100多个项目初步达成了签约意向,一批项目正式签约,总金额超过200亿元,城市更新步伐显著加快。
城市更新,改造的不仅是空间,还有治理方式。人民始终是城市发展的价值起点和实践主体,城市更新应尊重人民群众意愿,在民情民意的基础上找到最大公约数,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同时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充分发挥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搭建政府、企业、民众“多元共治”参与机制,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更新,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办一件成一件,才能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真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