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9.9元体验偷甘蔗”并非好创意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11-26 13:08:1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丁家发

  近日,四川眉山青神县鸿化村一农户创意推出“9.9元体验偷甘蔗”活动,迅速在社交媒体走红,吸引大批游客打卡。“9.9元体验偷甘蔗”玩法如下:成功“偷”走一根甘蔗收费9.9元,若被“追捕者”抓到则按15.9元/根收费,场地24小时开放,主打“找回童年田间乐趣”(11月24日《重庆晚报》)。

  以新奇的方式促销本无可厚非,然而,偷窃起码是不道德行为,数额较大则属于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花钱买“偷”的闹剧,很容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引导。笔者认为,此噱头并非好创意,作为个案可以尝试,但应适可而止,不值得提倡和推广。

  许多人在孩提时代,有过偷盗瓜果等农产品的经历,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农户创意推出“9.9元体验偷甘蔗”活动能够迅速走红,主要源于游客对童年田间乐趣的怀念。大量游客涌入,直接带动了当地甘蔗的销售,还可以带动乡村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产业的消费,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这方面看,此创意无疑是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增长。

  但这种以“偷”为噱头的体验方式,不可避免存在“副作用”。首先,花钱买“偷”容易让参与者觉得,违法可以用钱“摆平”,就有可能在现实中效仿,将他人财物偷为己有却不认为是违法,特别对青少年而言,这会造成不良引导;其次,此创意如果被提倡和推广,体验偷西瓜、偷草莓等类似活动便充斥乡村,营造一片“偷”的市场繁荣,模糊了道德与违法的边界,必将引发乡村社会的混乱和无序,让乡村经济发展步入误区。

  事实上,“偷”得了一时,“偷”不了一世。“9.9元体验偷甘蔗”剑走偏锋而红极一时,等游客厌倦了“偷”的刺激和体验,很快就会归于平静,鲜有人问津。不可否认,在个案上的尝试,属于有效的促销方案。但以“偷”为乐的体验,不该也不可能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流渠道。因此,千万不能把此促销闹剧当作成功经验。

  “9.9元体验偷甘蔗”闹剧背后,折射出农产品“销售难”现状。目前农产品销售渠道过于单一,很多农民仍依赖于传统的收购商收购,缺乏自主销售能力,一旦收购商压低价格或者减少收购,农产品就容易滞销。对此,政府部门应主动作为,比如,鼓励农民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等。这样,农产品销售不再“难”,类似闹剧便不会上演。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