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  特邀专栏  >  凌波文集
读懂陪诊背后的需求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11-27 10:30:00  稿源: 宁波晚报

  凌 波

  陪看病、代取药、助沟通……近年来,陪诊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逐渐走入公众视野,然而缺乏统一的职业规范。11月24日,我市发放首批“病人陪诊”专项能力证书,这意味着全市陪诊行业迎来了“正规军”。(11月26日《宁波日报》)

  陪诊师并非新事物,多年前就在一些城市出现,只是从过去的游兵散将,发展到今天的“正规军”,而且越来越规范和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陪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据统计,当前我国已有超1.3亿空巢老人,根据《2024老年友善医疗微改造需求洞察报告》显示,超九成(95.4%)的受访老人表示,因就医流程复杂需要陪诊服务。

  陪诊服务本质上是一种由市场需求驱动的便民惠民活动,主要服务于行动不便或不熟悉求医流程的老年人。“下单”陪诊服务的大多是年轻人,求诊的以老年人为主。这些年轻人有的因为工作忙,脱不开身;有的不在老人身边,没办法陪老人看病,又不放心老人独自就医。如果老人看病旁边能有人照顾他们,他们自己就会安心许多。

  此外,老年人对于“数字鸿沟”的困境,也是陪诊服务兴起的一个原因。许多老人对日益趋向电子化、智能化的就医流程不习惯、不熟悉,而陪诊师就可以化身医患之间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字鸿沟”的问题。

  在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陪诊服务已成为一种刚需。陪诊师队伍要发展壮大,仅有社会需求远远不够。目前,该行业存在服务内容模糊、收费标准混乱、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减少和消除这些乱象,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陪诊师行业的监管,督促其走向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

  陪诊背后的需求,是老年人对求医问药便利性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培育壮大市场化陪诊服务、规范陪诊师队伍,还可以探索更多模式的公益陪诊服务,以弥补公益陪诊服务的不足。医院、社区、公益组织等可多方联动,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志愿者力量,推出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公益陪诊服务,解决他们的就诊之忧。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