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  特邀专栏  >  郑建钢文集
治拥堵,思路一变道路宽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11-27 09:46:01  稿源: 宁波晚报

  郑建钢

  2025年度宁波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进入收官阶段。近期,鄞州区两处长期拥堵的交通节点经精准治理后焕然一新。(11月25日《宁波日报》)

  鄞州区中兴南路与环城南路交叉口早晚高峰车流停滞不前,通过合理缩减原有车道宽度,新增一条进口车道,通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天童北路与堇山中路的交叉口,上下学高峰期车辆严重拥堵,也是采用类似的办法,显著提升了车辆通过效率。

  在人们的印象中,治理道路拥堵,最好的办法就是拓宽道路、修建桥梁,似乎只有增加大量的资金投入,升级硬件设施,才能解决问题。事实上,不断增加的道路资源,总也赶不上机动车增加的速度。道路容量的增加,往往会诱发更多的交通需求,最终导致拥堵回到甚至超过原有水平,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拓宽一条街,拥堵转移一片区”的现象。

  不少地方投入的资金并不少,但因为积重难返,无奈遭遇“越修越堵、越堵越修”的恶性循环。尤其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间,车流停滞不前,长度绵延好几百米,不但秩序混乱、隐患突出,还让交通管理者与驾车人都头疼不已。

  道路拥堵的实质,是交通组织的结构性失衡。如果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管理,由于道路资源有限,往往顾此失彼,效果并不好。但这时候,如果换一个思路,比如,变换一下上下游交通信号灯配比,优化一下车道的间距分配,又或者调整一下道路的转向设计,或许就能解决不小的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些调整也要在专家调研后,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路,还是原来的路,车,还是那么多的车,车多路少的现象没有多少改变,只是交警部门改变了一下管理思维,以局部转变换取整体畅通,由此减少了道路交通压力,打通了交通“肠梗阻”,最终有效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用学生家长的话来说,“接送孩子上学要在路上堵十多分钟”的情况已经成为过去式。

  治理交通拥堵,既要看“硬投入”,更要看“软思维”,思路一变道路宽。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从“车本位”到“人本位”的思维转换,是城市交通治理理念的转变,展现了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