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辉
近期,中央网信办深入推进“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针对低俗团播引诱打赏问题,督促网站平台持续加强团播内容管理,从严处置一批顶风作案的违规账号。(央视新闻11月26日)
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净化网络直播环境、构建健康网络生态注入了强大动力。
低俗内容在网络直播中泛滥,成因复杂多样。从主播层面看,部分主播为追求短期利益,不惜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在流量至上、利益驱动的扭曲价值观影响下,他们将低俗、恶俗当作吸引眼球的“法宝”,妄图通过出位表演快速积累粉丝、获取打赏。例如,一些主播穿着暴露、做出性暗示动作,以刺激观众感官,诱导打赏。
从平台角度而言,部分平台在审核机制上存在漏洞,对低俗内容监管不力。为了增加用户活跃度和平台收益,对一些低俗直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其提供推荐和流量扶持,使得低俗内容大肆传播。此外,网络直播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缺乏严格的资质审核和培训机制,导致大量素质参差不齐的人员涌入,进一步加剧了低俗内容的泛滥。
低俗直播打赏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它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破坏了网络空间的公序良俗。网络直播本应是传播正能量、分享知识和文化的平台,但低俗内容的充斥,让网络空间变得乌烟瘴气,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同时,低俗直播打赏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一些主播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打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得那些真正努力创作优质内容的主播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长此以往,将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中央网信办此次开展的治理行动,对于规范网络直播行业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账号进行永久禁言、封禁直播权限等处罚,彰显了政府净化网络环境的坚定决心。这一行动不仅对违规主播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鲜明的导向,明确了网络直播的底线和红线。只有依法依规经营,才能在网络直播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平台作为网络直播的运营主体,在正向引导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首先,要完善审核机制,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实时监控和审核,确保低俗内容无法上传和传播。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主播的准入门槛,加强对主播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对于违规主播,要坚决予以清退,并建立黑名单制度,防止其换个平台继续作恶。此外,平台还应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扶持力度,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提供流量支持等方式,鼓励主播创作有价值、有内涵的直播内容,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清朗网络空间,你我共同守护。”清剿低俗直播打赏,共筑健康网络生态,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多方协调一致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才能让网络直播行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让网络空间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阔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