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校录取通知书对比
作者:斯涵涵
7月27日,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展示2015级本科录取通知书,8分钟后有网友质疑与中国人民大学去年的录取通知书“字体雷同,构图雷同”。7月28日,武大回应称并非抄袭,传统文化资源是公开的,两通知书“撞衫”并不能否认武大版设计独立性。(7月29日《南方都市报》)
有网友就此恶搞:“说你抄袭还不承认,都是和人家一样用竖版,用了录取通知书这几个简体汉字,你应该排序随机,用金榜题名告知书这几个字”“竖排是抄袭,横排也是抄袭,是不是只能斜着排啊?……令人莞尔。
的确,所谓的“字体雷同,构图雷同”不过是指竖式排版、题签和毛笔字体等“中国风“装帧模式中的通用的经典的元素,属于公开的传统文化资源,很多传统书籍装帧封面都是类似风格,而人们常见的聘书、请柬、荣誉证书等也也有差不多的“外表”,略微具备一点古典文学知识的人都不会对此大惊小怪。
况且深究起来,设计、排版也有明显区别:武大名称在通知书上方,不像人大与录取通知书字体相连;武大通知书采用的是“龙腾鱼跃纹”,人大使用的是“海水江崖纹”;武大通知书有边框设计,欲传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对于个性张扬的90后新生而言更有一番寓意,因此要在几十厘米的录取通知书上找出“字体雷同,构图雷同”的抄袭嫌疑,着实难以得到众多网友的认可。
对网友的质疑,武大第一时间予以回应与解释,阐释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个性特点,而中国人民大学招办在官方微博上置顶了有关去年录取通知书的介绍,但未作回应。笔者赞同两个名校的做法,有礼有节,冷静且理智。毕竟录取通知书属公文之列,有着一定之规,方寸之间,相似与否都无关大体,只要起到录取通知书最重要的告知作用,文雅、美观、大方即可。大学录取通知书风格新奇固然可喜,但终究不能代表大学校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反,在一纸录取书上花费太多精力和财力。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糜耗,而将此大加渲染,挑起内讧,则有无事生非炒作之嫌,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梅贻琦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经典之语,“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流传至今。一所大学的地位和美誉,不在于“招牌”的华丽,不在于人数的众多,而在于学术自由,科学民主的校园风气,在于大学的人文涵养、教学成果及学术成就,两校若能在教书育人科研方面取长补短、齐头并进,远胜于把心思空耗在一纸通知书上。要知道,我们与国人寄予众望的、世界认可的“大学”还有不小的距离,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夙兴昧旦,长久努力。而围绕在小小通知书上的纷繁腔调,一番热闹之后,还是各自散去吧,还是让大学校园重新回归教书育人的本旨、淡泊宁静的心境为好。(斯涵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