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涨
据《半月谈》报道,许多教师感叹:近年来,面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敢于严厉批评、适度惩戒的越来越少了。教师惩戒权正在悄然流失。面对违规学生,教师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
在我小的时候,教师惩戒学生是很常见的事情。有的家长还会告诉老师“孩子不听话就严管”,以显示支持老师管教。但眼下,快乐教育理念大行其道,加上个别教师滥用惩戒的案例出现后,家长普遍对此持反感态度。正因为此,很多教师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学生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
在我看来,教育者不能完全没有惩戒的权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承认,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那么的自觉,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适当惩戒,除了可以立即制止学生错误之外,还能起到让学生警醒、反思的作用。老师不敢管学生,看起来孩子们是“开心”了,但这种没有约束的开心,会让孩子混淆是非。也许现在老师不敢管,但将来到了社会上、在工作中,做错了一定会有人管,甚至法律法规也一定会“管”。那个时候再有“惩戒”,可能就不止罚站那么简单了。
那么,如何让老师重新拾起惩戒权,又能和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无缝衔接?一方面,要改变惩戒的方式。对学生造成直接身体伤害的惩戒,不应再使用了。纵观欧美等国家,除非是制止学生的暴力行为,否则教师不能采用暴力,但在采取口头训斥或做值日等软性处罚上,绝不手软。只有“严格执法”,严重违纪的学生直接被停学乃至开除,这样的惩戒“大招”才会有威慑力。
另一方面,惩戒应当有更明确的制度流程。停学、开除等惩戒,要由学校决策;日常惩戒不可能事事上报,教师也要保持尺度稳定,不能随心所欲。与此同时,给学生和家长通畅的申诉、核查渠道也很关键。随着校园监控设施的完善,让惩戒更透明已有硬件基础,给家长讲清楚惩戒的前因后果,让家长多些理解,老师惩戒就少些顾虑。家长也要与老师换位思考,实际上敢于冒着风险去管孩子的老师,大多是负责任的好老师;当个“甩手掌柜”不管教孩子,老师其实更轻松,但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玉不琢,不成器。教师惩戒是必要的,但在今天仍然把惩戒与暴力、打骂画等号是不妥的。更多地运用软性惩戒,用制度管学生,不手软不迁就,同样可以达到“严师出高徒”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