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被“悲情营销”打动,同样令人感动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5-09 10:10:48  稿源:深圳特区报

  邓辉林

  

  近期,多个电商平台发布了“临猗苹果滞销”的信息,引起网友关注。5月7日,山西省临猗县人民政府网站发表声明,作出了措辞严厉的“反转式”回应。

  声明称多个电商平台的营销策划为“打悲情牌”,并指出了其中的“诸多夸大失实之处”。比如,所选用视频、图片均拍摄于2016年以前,有的还采用“摆拍”方式刻意营造果农的贫苦形象;个别电商平台采取不当手段取得加盖当地乡、村及果业部门公章的材料配合宣传;多个电商平台蓄意夸大果品滞销的严重程度。

  其实在这份声明之前,山西一家媒体就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有的电商平台针对临猗苹果的营销信息多处失实,比如,电商平台发布视频中自称儿子外出打工、自己靠打理苹果园维持生计的老人,因为年迈早就将苹果园交给儿子打理,而且儿子就是当地的村委会会计;电商平台发布的信息称许多果农因苹果滞销而砍掉苹果树,实际上只是在进行果树嫁接和砍掉过密的果树。

  但是,即使电商平台的营销策划存在失实之处,也不能和一般的虚假营销等量齐观。当地苹果的滞销程度被夸大,不代表当地不存在苹果滞销情况。对于以卖苹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果农来说,苹果滞销则意味着生计困窘。电商平台的营销推动,使当地苹果销路得到拓宽,确实为一些果农解了燃眉之急。全面考量电商平台的营销动机、实际效果以及获利情况,才能对电商平台营销信息中的失实之处作出合理评价。

  退一步说,即便有的电商平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炮制了失实的营销信息,也丝毫不能遮蔽被“悲情营销”打动的人们的善心。那些被“悲情营销”打动的人,并没有到当地去调查了解,并没有考虑电商平台的营销策划会不会是“虚假营销”,而是及时慷慨解囊,如深圳市民在23个小时内就下单购买了20万箱、近200万斤苹果,支撑这种举动的只能是心中的大爱与善良。

  反过来看,如果人们看到网上的求助帖、筹款文,一味质疑信息的真实性,并且非要去找到“真相”,而事实上这个质疑、追问的过程可以持续很长时间,那么,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就不能及时得到帮助,许多与事实相符的“悲情营销”就会失败,一些悲剧也就可能随之发生。

  有一个朋友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何经常给乞讨者一些钱的时候,说了一句触动人心的话:“万一那个人真的需要帮助呢?”这句话带来了这样的启示:在面对求助时,人们往往无法分辨真假;不假思索的友善之举,却真的会给别人送去温暖。

  更何况,许多时候,我们不假思索地帮助别人,自己并不会损失什么,却可以帮助真正处于困境中的人。至少,在我们无法分辨真伪的时候,友善之举仍然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谁又能保证自己从不求人?守望相助,本来就是社会集体生活的规则。

  “德不孤,必有邻。”爱心唤醒爱心,友善换来友善,友善待人的人不会孤单,被“悲情营销”打动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关爱。

编辑: 郑晓华
 
外卖平台上演“三国杀”没有真正赢家
唯有直面痼疾、主动担责、攻坚克难,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回应,也才能不断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谓用户“需求”与“内涵段子”导向失守、互为因果。“内涵段子”被责令关停,可以说是毁在了一味迎合的媚俗化倾向上。
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提出文物出国展览对场馆的基本的设施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这种展出就要明令禁止。
这种办法无疑更加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机关包容开放、与民以便利的意识,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借鉴、学习。
有必要对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并提前加以预防。这样好的政策才不会在执行中扭曲走样,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观点集粹(gdjc)
支付方式再超前,也不能超越法律
能否拒绝出售商品应视情况而定
观点集粹(gdjc)
吐槽药酒遭跨省抓捕:警惕民事纠纷刑事化
退回补充侦查:“鸿茅药酒案”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