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微信工作群奴”,窘态之下的管理浮躁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5-23 10:07:40  稿源: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清灵

  近日,《解放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刊发了一篇文章:一位乡镇干部在微信中描述了乡村干部沦为“微信工作群奴”的状态:多个部门的微信工作群每日必报到并传报相关材料;各部门不同的工作系统要填报,所有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此文一发,顿时引发基层工作者轰然共鸣。

  不知从何开始,微信工作群开始在各级单位里蔚然成风,各种大群小群不断。开始一个新项目,布置一项新工作,仿佛拉了一个微信群工作就开始了一半。于是,“xx单位大检查工作联络员群”、“xx支部工作群”、“xx单位目标考核工作群”……少则五六人,多则几十上百人。吃饭的时候要看一下工作群,走路的时候要看一下工作群,睡觉起来、上个厕所也要看一下工作群,有时因为开会错过了一二小时,打开微信群就是几十、上百条新信息。“微信工作群奴”已经成为基层干部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烦恼。

  除了随时要把工作照片、工作内容报告到群里,还要随时注意上级单位、主管单位的点名。“收到请回复”“工作提醒”“请报送材料”“请上传工作进展”这样的“@”接连不断,而且每个都必须回复。随时报告随时响应,已经成为微信时代对“合格干部”的新要求。

  一些部门也把工作群作为开展工作的捷径,下达工作任务、汇报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讨论工作建议,收集传输各种信息数据,顺带监督基层干部出勤在岗情况。有的甚至将微信群的建立作为工作经验汇报,美其名曰是简化工作环节,促进机关效能建设。

  其实,微信工作群在有大量工作汇报的情况下,效率低下。微信群虽然是常用的沟通手段,但是一旦交流过多而刚好又长时间没看,那就需要逐条逐条,大片大片的往上翻阅,开始零碎的、片段化的文字。碰上语音,有的信号差、有的录音不完整,听上一遍还不够。安徽某县在政府网一则工作简讯中写道:“微信群将交流时间从八小时内延伸至八小时之外,全体职工在“刷屏”的过程中,加快了工作进程、提升工作效率”。这类的工作经验,虚多实少,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是新的形式主义。

  众所周知,基层工作本身就“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线干部一面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一面要应对手机里的各种指令,表面上看是方便快捷,实际上思路容易碎片化、情绪化,工作精力大打折扣。“刷屏式”的工作方式,长久下去,不是把干部累垮,就是把工作搞乱。

  微信工作群泛滥的背后散发的是行政对上不对下的浮躁气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越来越多,走基层、到一线越来越少。如何对微信工作群作出规范管理,哪些工作可以在微信群里开展,哪些工作需要实地调研,最大限度保证微信工作群的“质量”,这样才能避免基层干部被微信工作群“绑架”。

编辑: 郑晓华
 
外卖平台上演“三国杀”没有真正赢家
唯有直面痼疾、主动担责、攻坚克难,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回应,也才能不断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谓用户“需求”与“内涵段子”导向失守、互为因果。“内涵段子”被责令关停,可以说是毁在了一味迎合的媚俗化倾向上。
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提出文物出国展览对场馆的基本的设施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这种展出就要明令禁止。
这种办法无疑更加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机关包容开放、与民以便利的意识,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借鉴、学习。
有必要对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并提前加以预防。这样好的政策才不会在执行中扭曲走样,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观点集粹(gdjc)
别让“抢人大战”“房住不炒”诉求背道而驰
以奇招“抢才”,更要用实招“留才”
观点集粹(gdjc)
教师手里的“戒尺”也是必要的育人之道
教师不再举“戒尺”,教育惩戒权的尴尬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