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我的梦想就是发财”,并不值得当真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5-24 10:19:07  稿源:南方都市报

  兽兽

  5月16日,在杭州某小学《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比赛上,一个小学生说,人人都有梦想,而自己的梦想很简单,那就是发财。这个小朋友在演讲中表示:“我不像前几个人说的那么伟大,发财了要去捐款,好不容易发了一笔财,给别人发?不太实际吧!”此话一出,台下就有家长笑出了声,然后发出阵阵掌声。还有学生家长边拍边感慨:“完了完了,活得太明白了。”

  据该校张校长说,这个孩子比较有个性、率真,平时的一些想法也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网友对于孩子的演讲褒贬皆有,点赞者居多(“真实不矫情”“有钱没错,从国家到个人都是如此”)。同时也有网友认为,老师应该对孩子多加引导,包括什么叫发财、你应该为发财作出哪些努力等等。可以说,成年人从不同的生活经验出发,有些人因年青一代勇于真实表达自我而感到惊喜,有些人因“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而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感到忧心,两种反应都很自然。但正如新华社的点评说的,从梦想到现实,关键看成年人如何教育、引导。

  以我自己的童年经验,最怕写《我的梦想》这样的文章,一来题目太空,梦想又太多,不知如何下笔;二来,本来一句话可以说完的梦想(比方说“我想当医生”),硬要铺展成800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还蛮高的。我最近读一位汉学家的回忆录,他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来中国,有次停下来跟小朋友对话,问了十几个小孩“你将来想做什么”,答案无一例外,全是“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为人民服务”。这个回答,固然带有那个年代特殊的印记,可关键是,最艰苦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这些孩子恐怕自己也没概念。换句话说,缺乏真实的经历和生活经验支撑,纯粹从概念出发、由概念而来的所谓“梦想”,可能只是孩童为了应付大人的随口一说———他自己并不当真,你也不能拿它们太当真。

  每一年,《纽约时报》都会在全美高中学生中征集与“金钱”主题相关的大学申请作文。今年有将近300人回应,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来自一名华裔学生,叫杰弗里·余,今年将入读耶鲁大学。他讲他当医生的父亲是如何牺牲了前途光明的事业和钱财上的成就,选择在家当全职老爸,“以确保他的儿子能得到恰当的关注、照料和道德教育”。他既能解决复杂的物理和微积分问题,又能教孩子在厨房里养小鸡小鸭、贴心地接送儿子去训练、排练。杰弗里自豪地写道:“我的父亲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富有的———不是金钱上的富有,而是品格上的富有。”

  “有钱才能自由过一生”,这个说法混淆了自由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也简化了富有的内涵。一个人要真正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这是何其困难的一件事。而成年人要做的事,正是用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孩子们对生活、金钱和自由的理解,让他们不至于被现实中各种庸俗的金钱观、“成功学”捆绑。同时,成年人也不必为脱离真实生活经验的“童真”“童言无忌”无条件叫好———假如因为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就把孩子气的胡诌当做“率真”,忘记了教育引导的责任,这是比出“我的梦想”这类大而无当的题更失职的事。

编辑: 郑晓华
 
外卖平台上演“三国杀”没有真正赢家
唯有直面痼疾、主动担责、攻坚克难,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回应,也才能不断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谓用户“需求”与“内涵段子”导向失守、互为因果。“内涵段子”被责令关停,可以说是毁在了一味迎合的媚俗化倾向上。
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提出文物出国展览对场馆的基本的设施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这种展出就要明令禁止。
这种办法无疑更加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机关包容开放、与民以便利的意识,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借鉴、学习。
有必要对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并提前加以预防。这样好的政策才不会在执行中扭曲走样,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观点集粹(gdjc)
别让“抢人大战”“房住不炒”诉求背道而驰
以奇招“抢才”,更要用实招“留才”
观点集粹(gdjc)
教师手里的“戒尺”也是必要的育人之道
教师不再举“戒尺”,教育惩戒权的尴尬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