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童
将市区内四条主干道,以“宣笔、墨香、宣纸、宣砚”重新命名。近日安徽宣城市的一则道路命名方案,引发外界关注。据宣城市人民政府网站显示,芜宣机场连接线拟命名为宣笔大道,原宝城路拟更名为墨香大道,薰化路拟更名为宣纸大道,响山路拟更名为宣砚大道。当地回应称,重新命名是为加强地方特色,目前仍在收集意见阶段。(5月29日新京报快讯)
更张路名或地名,以求更加“出名”,这也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了。虽说每每有此事情,免不了总会引得坊间和舆情一阵热议,但相信多数人已心知肚明:只要当地决策者认准了的,所谓“收集意见”云云,大抵也只是“过堂”走个程序而已。而这一次,听闻宣城要将市内四条主干道以“笔墨纸砚”重新命名,我倒觉得,不妨干脆一点,直接将宣城改成“文房四宝市”如何?
“文房四宝”的确宣城最为出名。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不尽相同。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江西)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湖州)、徽墨(安徽歙县)、宣纸(安徽宣城)、端砚(广东肇庆)、歙砚(安徽歙县)和洮砚(甘肃卓尼县)。现如今,宣城市是全国唯一的“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笔(泾县/旌德)、墨(绩溪/旌德)、纸(泾县)、砚(旌德)样样齐全。据此,借鉴思茅、徽州分别改成了普洱市和黄山市,起个“文房四宝市”或者“四宝市”的新地名,未尝不可。
有道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透出的消息是,宣城市仅仅想把四条主干道改个路名,以突出其地方特色。这当中,或许有投石问路、循序渐进的稳妥之意;而我则认为,“小打小闹”不见得适合用于此处。特别是,一些延用已久的路名,包含着一个城市的人文底蕴和地理信息,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还传承着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比如,说起城市街路名蕴含的风雅之气,很多就对西安古城赞不绝口——诸如朱雀路、子午路、凤城路等的路名,看似寻常普通,而与历史联系起来,就有太多的渊源和故事了。
加强地方特色,绝非简简单单地改上几个“特色”路名。既然“精美的石头会说话”,那么“高明的路名”就应该尽量少变动。否则的话,又何来历史的回望,乡愁的寻觅?而且,对外地游客来说,若是要靠“宣纸大道”“宣笔大道”才能加深印象,莫非全国各地都得更改一些“特产大道”,方可换得自信了。但事实上,这种既缺底蕴、又少文采的改名,本身就难获知音,甚至用了几年,又得琢磨尽快重新改回老路名了。如此折腾,岂止是劳民伤财。
回头而论,假如把宣城改成“文房四宝市”,看起来有些大动干戈,可换个角度来看,却丝毫不会伤及“文房四宝之乡”的所有内涵和意蕴。就算将来觉得“特色”并不明显,“扬名”也不咋样,只需改回原有的市名,自然也是方便简单得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