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众筹求助不应挑战道德底线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8-16 10:09:29  稿源:宁波日报

  张凤坡

  近日,在四川成都,一位父亲举着“转让女儿救儿子”的广告牌站在路边,广告牌中写道:4岁的儿子患有白血病,家中无力负担治疗费用,如果有人愿意出钱帮助给儿子治病,可以将同样4岁的女儿送给对方……经记者调查核实,孩子的病情及家庭情况属实(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当记者问及为何要“卖女救子”时,当事人表示,是为了引起社会关注,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募捐,并非要真的“转让”女儿。同时,当事人透露,这“是和某网络募捐平台的工作人员一起想的主意”。

  “卖女救子”,难免会引起网民关注和质疑。从这件事来看,当事人只是把“卖女救子”当作一个网络传播的噱头,以吸引网民眼球,赢得网民同情,并达到募集更多救助资金的目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家属想尽一切办法治病救人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其所用方法应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就此来说,很显然,“卖女救子”扰乱了公序良知,挑战了道德底线,甚至涉嫌违法。

  随着互联网发展,一些大病筹款平台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许许多多困难家庭送去了及时雨,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不过,一些大病筹款平台在审核求助者信息以及监管募捐款项去处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求助者提供的相关信息是不是真实,有没有夸大事实,募捐款能不能用在患者身上,这些往往是未知数。前几天,一胃癌患者刘某通过众筹募捐到30万元,后来网友经过“人肉搜索”(这当然不值得提倡)得出这样的真相:刘某是某房产企业高管,自己名下有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同时拥有多套住房,本人根本不缺钱;上个月,广西南宁邓女士在为女儿众筹治病款项时,同样遭网友揭发:她本人家境殷实,有奥迪车,有多套住房,有三家米粉店。很显然,在上述两起募捐中,捐款者被欺骗了。富人装穷与穷人自贬,都是对社会的欺骗,长期下去,网民面对众筹平台就会产生“狼来了”的怀疑,而公众的爱心一旦减弱,受伤害的将是真正有资金需要的求助者和慈善事业。

  无论对求助者还是捐助者来说,网络众筹应该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而产生的互动效应。求助者装穷、夸大贫穷、自贬人格,或者把募集到的钱用在治病之外,其实是欺骗大众。相关平台管理方应坚持公益至上,不能为了“流量”、为了影响、为了吸粉,而与客户“暗箱操作”做出违法行为。

  “卖女救子”虽属个案,但这种损害道德伦理行为的出现,提醒我们警惕。对于网络众筹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强指导、管理和监督,防止“聚集善心”的平台变成“涣散人心”的陷阱。

编辑: 郑晓华
 
激活特定问题调查,人大监督大有可为
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势必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们接受进而主动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删除“不顾个人安危”条款是对生命的敬畏,既肯定大义凛然、不怕流血牺牲的见义勇为,更鼓励、倡导科学、合法、正当的见义智为。
在当地“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神操作下,这座标志性的大桥却早早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重负。
除了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应该被给予高度重视。
不是讨价还价,而是孱弱的公民只身面对强大的公权力机关,希望能在权利遭到侵害之后,获得一些“难以弥补”的弥补。
观点集粹(gdjc)
破解高考答题卡调包疑案,开放查卷应早行
“高考调包案”不能任由舆论猜测
观点集粹(gdjc)
如此团购房 法律不买账
单位团购住房,警惕隐性权力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