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旻
“这是二月的最后一天,你迎着朝霞,像往常一样去打理这座城市的美丽……是什么刹那间让你血肉模糊……”这是“2.29北仑霞浦城管被刺”事件之后,一位网友对逝世城管谢旭亮的悼文。
2016年2月29日上午8点多,北仑城管霞浦中队4名城管队员,在向九峰路一违章建筑当事人送达执法书时,遭遇暴力抗法,导致副中队长谢旭亮、队员张春平遇刺身亡,其余两名队员身负重伤。
10点40分,当“北仑城管”官方微博发布了第一条权威信息之后,不少官媒、大V纷纷跟进,对该事件进行评论、转发。然而,当人们对亡者表达着唏嘘、哀悼,对杀人者表达着谴责、愤怒时,网络上却传出了许多不和谐的声音:“杀得好”、“活该”、“XX地方发来贺电”……
我不知道,如果死者能够看到这些文字,是否为这身戎装而感到心寒、愤懑;如果他们的父母、妻儿看到这些文字,内心是否会被再次撒上盐霜。我只知道,作为一名基层城管,我们的队员是如何在台风肆虐时,依然奋战一线,始终不眠不休;如何在酷暑寒霜中,依然定时到岗,保障市容整洁;如何在喜庆佳节里,依然坚守岗位,难以回家团圆。
事实上,有关城管的暴力危机事件已不是个例。从延安城管“爆头哥”事件到温州苍南5名城管暴力执法遭千人围殴,再到南京城管街头执法被杀……这些血淋淋的事件一次次将城管这一职业推向风口浪尖。几年前,杭州媒体对该市所有行政机关做过一次市民满意度的测评,数据显示,城管执法部门排在倒数第一;而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关于城管服务社会”的一项民调中显示,仅一成网友为该行为点了赞,大半网友都认为“城管是在作秀”。
是什么原因使城管执法一步步陷入了“说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不好”的“塔西佗陷阱”?许多人认为,也许是因为城管的暴力执法才会引起暴力抗法。然而,这种朴素逻辑的背后却往往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一些列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累积。一方面,工业化进程中的失业人群与城市化进行中的失地农民为养家糊口,不得不选择走街串巷、自谋营生,这些人由于学历低、年龄大、技术弱,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下,又得不到优质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难免滋生出消极、负面的厌世情绪,而他们又是城管队员经常面对的主要群体,一旦两者相对,城管队员便极易成为这种不满情绪的宣泄口;以此同时,“无爹无娘”的体制障碍,使得各地政府往往将城管这支队伍作为“排头兵”、“灭火器”,致使城管遭遇权责不清、职能不明的尴尬境地,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此外,大众媒体、网络媒体长期以来对城管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也是使“城管”形象不断被“妖魔化”、“标签化”的背后推手。
而从主观上来说,良莠不齐的队伍素质也确是客观存在。从1997年北京宣武区成立第一支城管队伍以来,城管执法队伍中,有从原来市容监察队过渡过来的人员,有一些退伍军人,还有许多社会公开招考的在编人员与自行招录的编外人员,各地城管呈现出一片星火燎原之势。在这其中,部分自身素质不高、法制意识浅薄、执法方式简单的“老鼠屎”,在执法危机显现之初,并不去化解危机、控制危机,而是动辄打骂,激化矛盾,无奈搅坏了好端端一锅“靓汤”,也使得“城管打人”的字眼屡屡见诸报端。
2016年是全国城管体制改革的关键年。年初,国务院发表文件,明确国家住建部为全国城管系统领导部门,自此结束了城管执法“无爹无娘”的尴尬局面。然而,在各地推进改革的步伐中,依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矛盾,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而从根本上说,要使城管执法真正走出“塔西佗陷阱”,对内,要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提升执法与管理水平,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对外,要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就业帮扶机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以上,才是摆脱陷阱的终极之路,我们也希望,城管执法,再无血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