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钢辉
万达的王健林王总在参加节目中,在谈及对创业者的建议时,表示年轻人想做首富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他的这句话瞬间走红全国人民的朋友圈。讲真,第一次看到还是会觉得,一个亿,那叫小目标吗?淡定之后,再细细思量,一个亿对王总来说确实是一个小目标,更何况从他的角度来说,通过自己与团队的努力创业,万达已经成为巨大的商业帝国。
对于宁波这座城市,笔者生于斯长于斯,作为家乡,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但是,出门在外求学工作,见识过上海往国际化大都市的步调愈加坚实,见证着杭州从旅游城市向创新之都的迁跃,再回来观察,感觉我们的宁波似乎在原地踏步。尤其是在笔者比较关心的创业创新领域,似乎与友城相比,总感觉少了一些“精气神”的氛围,少了一些“道势术”的体现,好像没有“大宁波”应有的气势。
看过普华永道发布的《机遇之城2016》报告,这个感觉愈发明显。我们的宁波在第一部分,“智力资本和创新”中,在全国主要的24个城市中,竟然只在21位,指数是第二名杭州的一半都不到。其中重点大学研究水平倒数第2,创新城市指数和创业环境都第16,远远落后于其他重点城市。这个报告并一定能真实反映出所有的情况,也可能仅供参考。但是仔细品读,折射出的现实,真的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
不过,现在并不是唱衰家乡的时候,一味唱衰而不付出行动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一位普通的市民,笔者希望宁波在“十三五”能够弯道超车,能够奋起直追,能够再现往日的辉煌。那么就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里,在创新创业的领域,试图站在高一点的层面,畅想一个个的小目标,也是自身对于家乡发展的期望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让我们先定一个小目标:打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创业氛围。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创业,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和标杆城市如杭州、苏州、成都等相比,我们还落后很多。宁波有非常独特和悠久的商业文化,敢为人先和不甘人后的奋斗品质,以及遍地开开花的企业家精神。只是不知道从何开始,安逸精神弥漫开来,回来的年轻人有一种倾向于求稳的趋势。其实创业不仅是“江湖”的事情,也是“庙堂”的事情,政府有意识的引导非常重要。希望我们各级部门能够出台更加优惠的创业政策,同时自上而下地、发自内心地将支持创业当做重要工作。只有这样,如同一潭水被搅动开来,小富即安的情绪能够被打破,整座城市也能变得活力起来。
让我们先定一个小目标:引进一所全国知名的重点高校。电影《天下无贼》有句非常经典的台词,“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其中,高等教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的高校数量和质量决定这个城市的创新能力,也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从现状来看,高教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巨大落差,影响着宁波的城市发展。我们应当重点学习深圳模式,努力引进一所全国知名的重点高校。目标可以定在武汉、西安、成都等中西部教育发达的城市,以三顾茅庐的姿态,邀请高校到宁波开设分校。我们已经有诺丁汉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案例,也可以此为例证明宁波这座城市可成功与重点高校深化合作,从而以点带面,慢慢填补宁波的高教“洼地”状态。不过毕竟国内的高校资源有限,有意向的城市也不少,我们应该抓紧时间。
让我们先定一个小目标: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创业区域。正是硅谷的兴起,带动了美国在互联网科技领域独步天下;正是中关村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的崛起和兴盛。有政策支持,有智力支持,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实体区域可以把这些落地。在新闻报道中,中官路创业大街有“美好的发展愿景”,正在不断成长。笔者在实地走访过多次,目前已初具雏形,令人欣慰。宁波的确需要这样的实际物理区域,将创业创新的精神实体化。希望在将来,这个创业大街变成创业聚集区,突破单一行政区划,整合市内各方资源,真真切切地把创业精神发挥出来,这样,我们宁波的发展也能多出引擎。当然,也希望这样的区域能够在其他县市出现,并有自己的特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定小目标无以铸就大成果。“小目标”其实不是真的“小”,而是具体可量化,明确可实现。比起空头的口号,每隔一段时间完成不同领域的一个个“小目标”,在“十三五”的征程中,我们宁波就会一步步往前走,越走越踏实,越走越稳健,越走越迅速。
回到王健林的采访视频上来,其实在采访中,王总还讲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和舞台是一个逐渐放大的过程。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一个人的成就其实是由胸怀与格局所决定。一座城市也同理,有大格局,大战略,也能抓细节,有落地。发自肺腑地希望,在各级领导带领下,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我们宁波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真正成为屹立东海的“大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