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陈星东:读懂权力的“滋味”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9-09-17 12:54:41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陈星东

  《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书中写道:抗战时期,一批美国记者从延安采访结束回到重庆,向宋美龄盛赞共产党人廉洁奉公、富于理想和献身精神。宋美龄沉默了一会说:“如果你们讲的有关他们的话是真的,那我只能说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真正滋味。”

  宋美龄的话今天听来,可谓盛世危言。如果权力是有滋味的,这“滋味”究竟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权力是甜味的。“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出则前呼后拥、食则山珍海味,声色犬马、呼风唤雨,到处都是鲜花和掌声。这种滋味一尝就会上瘾,而且权力越大,味道越浓;时间越久,沉溺越深,很快会使人成为权力鸦片的吸食者,以至于利欲熏心、忘乎所以,逐渐背离了从政的初衷。人民群众这样形容他们:“把酒杯捏扁了,把筷子吃短了,把椅子坐穿了,把老本丢光了,把人心变凉了。”

  对这些人来说,权力又是苦味的。在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苏荣对着镜头忏悔:“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瓶,被碰得头破血流;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碗,被砸得遍体鳞伤;收受别人的书画字画,将政治生命化为灰烬;收受别人的钱财和贵重物品,使自己跌入了经济犯罪的万丈深渊。”刘铁男也谈到,“利令智昏,我的智商都低了”。把权力当糖葫芦舔、当隐性福利用,权力就会变味,得到的终究是冰冷的手铐,尝到害人害己的苦果。

  有人认为,权力是咸味的,公务员十二个职务层次、十五个级别,每爬一个层级,不知要挥洒多少汗水,做出多少奉献;也有人说,权力是酸味的,总感觉自己得到比付出少,进步比别人慢,岗位比别人差;还有人说,权力是辣味的,批评监督太多、制度笼子太紧,再小的事戴上公职人员的帽子都会变成大事。总之,权力五味杂陈,没权的和有权的看法不一样,权小时和权大时不一样,这岗位和那岗位不一样,笼子里和笼子外不一样,理论上和实践中也不一样。

  做菜讲究“淡出真知味”,权力也是如此。权力的滋味虽然耐人寻味,但都改变不了信仰的原味和初心的本味,之所以体验不同,只在乎公私之间。想升官发财的人,掌权就是一手铜臭味;想为民干事的人,自然就是一股清廉味。焦裕禄一来兰考就立下了“苦战三年驱走三害”的军令状;对他而言,权力就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谷文昌定下“为官两原则”,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对他而言,权力就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杨善洲放弃城里的退休生活,扎根大山植树造林20多年;对他而言,权力就是“共产党人永远不退休,为党奉献一辈子”。其中况味,才算得上是权力的“真正滋味”。

  其实,不管权力的滋味是什么,关键是要弄清用权力干什么。与其花时间品味权力的滋味,不若弄清怎样敬畏权力、行使权力。因为,权力是一块试金石、一把双刃剑,好官坏官,一有权便能分个清清楚楚。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有一句名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这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是要激浊扬清、净化党风、根除痼疾,让权力始终保持克己奉公、为民谋福的真味。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强化“四种意识”,始终不忘初心、保持本真,才能掌好权、用好权,使手中的权力不变味。

  而权力滋味的好坏,就留给人民来评判吧,只有他们才是权力真正的主人。

编辑:郑晓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家谈专题
· 从任达华被刺案,反思公共安全漏洞
· 由收费员的“职业假笑”反思“微笑服务”
· 医保药店保健品被“一刀切”有懒政之嫌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不应该嘲讽一个努力微笑的人
“职业假笑”,你的笑料别人的伤口
观点集粹(gdjc)
垃圾分类 “让人明白”应是“第一道工序”
做好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