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把垃圾中转站隐入地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3-07 10:10:00  稿源:宁波日报

  易其洋

  据《工人日报》报道,安徽合肥首个建在地下的花园式垃圾中转站——蜀山区樊洼路垃圾中转站,前不久投入试运行,日吞吐垃圾总量达300吨。

  中转站建在一个绿草茵茵、枝丫茂密的游园中,有一处类似“地铁入口”的大门,顺着楼梯走下去,就在地下一层和二层。中转站运用新设备,将收集来的垃圾压缩进箱体后,污水不会滴漏。在运往垃圾场的过程中,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站内还安装了一套可雾化、除臭、过滤异味、消毒的环保系统,可保站内基本无异味、站外无异味。

  把垃圾中转站隐入地下,我们宁波也有。地铁1号线东门口到鼓楼的地下商业区“东鼓道”内,有好多经营餐饮的店铺,该如何处理垃圾,消除异味、臭味?用的是将垃圾在地下二层先简单分类,再冷藏处理,之后转运的办法。天大热时,我也去“东鼓道”尝过小吃,餐饮区里人头攒动,产生的垃圾着实不少,但没有闻到过异味、臭味。若是在地铁站旁的地面建垃圾站,用地紧张不说,也极不美观,消除异味、臭味更不容易。在地下处理垃圾,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

  过去,城市的垃圾中转站全建在地面,难免污水横流,时闻臭气熏天。我原来在灵桥边上班时,天天经过大沙泥街,那里有个垃圾中转站,一到夏天,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这样的垃圾站建得早,附近居民天天“与臭为伴”,也只能忍着受着。这些年不同了,谁都不愿让垃圾站建在自家小区旁,是谓“邻避效应”,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有了先进技术,把垃圾隐入地下,垃圾站建造成本可能会高一些,但这样既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也是破解“邻避效应”的好办法,无疑值得借鉴。

编辑: 郑晓华
 
服务争效贵在“效”
强调政府学校责任担当与发挥社会力量并不矛盾。事实是,有时政府和学校“增负”,恰恰是家长和学生减负的前提。
乍一看,这种做法未免“撕破脸”,有违邻里和睦之道,但反过来讲,歪打也可能打对地方,下策也可以翻转成上策。
原作过于出色,观众早已确立自己的审美意象,这种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很容易直接成为评判续集的标准。
要想证明“水煮驴皮”究竟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想必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不该成了扯不清楚的“狗扯驴皮”。
观点集粹(gdjc)
科技争投之我见:应围绕互联网产业厚植打造
服务争效,加快创造群众满意的良好环境
观点集粹(gdjc)
新时代当有新风尚
说说“新瓶与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