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  特邀专栏  >  司马童文集
“专坑中国人”不仅仅是则旅游消费警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3-13 10:21:00  稿源: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司马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在国内买不到的产品,国人们都会跑去国外购买。然而,近日,大批媒体报道,国外的市场已经开始流放假货,并且,这些假货可谓“量身定做”,有很多专门只售给中国游客。(3月12日《海峡导报》)

  泰国树胶制成的假燕窝、韩国添了防腐剂的毒面膜、抬高价格近10倍的俄罗斯珠宝……听闻这些“专坑中国人”的消费警示,想必许多到了国外热衷于“买买买”的中国游客,以后肯定不会再盲目轻信,把某些洋货等同于“货真价实”。然而,旅游消费也是一种“刚性需求”,善意的消费警示,也应从多个角度来全面省思。

  有人说,“专坑中国人”的海外旅游消费乱象,未必不是以前国内一些景区“老乡害老乡”的惯有套路。只不过,随着出国旅游的方兴未艾,这种“定向宰客”的勾当,稍作改头换面,又被及时复制到了异国他乡。事实上,国外很多“专坑中国人”的消费陷阱,其始作俑者,恰恰就是对中国游客知根知底的“假洋鬼子”。所以,中国游客出了国门,千万别以为处处都是“消费天堂”,常能记着防坑避宰,才是一种理性认识。

  当然,“专坑中国人”不只是一种旅游消费警示。看到这样的消息后,国内有些商家可能在想了:瞧瞧,钱多也别去当“冤大头”,多在国内购买物美价廉的东西有啥不好呢!这种奉劝与忠告,确凿有一定道理。然而,换个思路来想,仅仅靠着国外存在“专坑中国人”的吓阻作用,却也不见得就能迅速让众多消费者“回心转意”,进而打定主意,将来只买“对的”国货,不买“贵的”或“假的”洋货。

  有一个例子颇能说明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之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说,目前不少人对来自中国的高端品牌还尚未接受,而去法国、意大利抢购高端品牌。“现在有些年轻孩子宁可去买2万元一件、带有加拿大商标的羽绒服,也不愿意花费2000元购买一件非常好的国产羽绒服。”业内专家称,相关检测已经表明,国外产的高端羽绒服,并非其用料等的普遍胜于国货,更多的,还是借助于营销手段的“高端”有效。

  “专坑中国人”的旅游消费警示,既是一种理性消费的及时提醒,也是一种国货树牌的良好机遇。一方面,吃堑长智的中国游客,会把关注目光越来越频繁地瞄向国货精品;而另一方面,则提醒有关企业善于创新,将更多的资金和心思,投入到“品牌引客”的营销升级上。举例来说,加拿大某羽绒服稍有名气后,就频频在好莱坞大片里露脸,包括“007”系列和“X战警”系列等;每次影片一上映,同款羽绒服就跟着上市。如此“霸气”的营销之道,难说没有其前期投入的巨大魄力。

  “专坑中国人”的消费猫腻,终将日益遭到唾弃。而只有齐心协力,共创“专爱中国货”的消费口碑和品牌美誉,诸如此类的坑客陷阱,也才会越来越失去其滋生的土壤与温床。

编辑: 郑晓华
 
服务争效贵在“效”
强调政府学校责任担当与发挥社会力量并不矛盾。事实是,有时政府和学校“增负”,恰恰是家长和学生减负的前提。
乍一看,这种做法未免“撕破脸”,有违邻里和睦之道,但反过来讲,歪打也可能打对地方,下策也可以翻转成上策。
原作过于出色,观众早已确立自己的审美意象,这种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很容易直接成为评判续集的标准。
要想证明“水煮驴皮”究竟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想必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不该成了扯不清楚的“狗扯驴皮”。
观点集粹(gdjc)
科技争投之我见:应围绕互联网产业厚植打造
服务争效,加快创造群众满意的良好环境
观点集粹(gdjc)
新时代当有新风尚
说说“新瓶与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