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盐君
中国有句老话,叫“吃亏是福”,说的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确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价值观,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就应该有这种品格和气度。
不可否认,社会上需要发扬这种吃亏精神,要能顾全大局而牺牲个人利益,要正确看待名利懂得谦让舍得,要有宽容豁达的心态接受各种磨砺。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以上率下、以德化人,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那我们的社会定能风清气正、和谐康宁。
然而,好干部“愿意吃亏”“敢于吃亏”只是一个方面,因为他们是好干部,他们具备这样的品德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并不是理所应当的。不能因为某人是个好干部,就必须让他吃亏,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某人不怕“吃亏”,才证明了这是个好干部,这样的好干部,我们不能让他一直吃亏,道理应该是这样的。
诚然,作为一名好干部,应当学习“建功一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的工作境界,有点“吃亏精神”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反过来讲,如果这个社会一味让好干部“吃亏”,只有好干部一直在“吃亏”,那么这里面,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甚至可能成为一种“病态”。
愿意“吃亏”的好干部,在品德、工作上肯定是一把好手。他们往往埋头工作、低调务实,但在关键时刻,却往往会因此吃亏。那些平日里勤阿谀、假忙碌、善投机的干部,反而容易受到上级领导关注,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让钻营者得利,是对好干部的冷漠和轻视,让不讲不争、不哭不闹、不跑不要的好干部在这样的情况下“吃亏”,损害的不仅是好干部的信念,更是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制度的信任,甚至影响干部队伍和谐,败坏党风政风。
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风气,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好的干部,往往敢于勇挑重担,不畏艰难,默默无闻地为党分忧、为群众解愁;他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全心全意带领群众干事业、谋发展;他们胸怀大局、淡泊名利,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个人的荣辱进退。这样的好干部,岂能让他们一直“吃亏”?
让好干部“吃亏”,实际上是另一种不公平,给予好干部足够的尊重和厚待,才能真正体现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一君子,则君子竞进;用一小人,则小人汇聚”,让“好干部”受到厚待,获得尊重,干部队伍的人心才能凝聚,我们党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作为领导,必须要能察人、会用人,既要听干部的“官意”,更要听干部的“民意”,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识别和评价干部,绝不让那些勤恳踏实、不事张扬的好干部“吃亏”,也不让那些善于做表面文章、群众不认可的人得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