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强化常态监管,消弭培训乱象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7-08 09:50:00  稿源: 宁波日报

  俞洲

  日前,宁波市教育局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信息公示”。从今年4月到12月底,将严查培训机构的六种违规行为,按照“规范一批、整治一批、关停一批”的总体要求,开展集中整治。

  广告满天、贩卖焦虑,攀比营销、应试增负;唯利是图、爆雷跑路,校外培训市场火爆背后隐伏的野蛮生长、隐患丛生等乱象令人触目惊心。本应致力于满足中小学生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校外培训,一旦失范失序将严重侵害学生和家长的权益,甚至沦为“教育焦虑制造者”“教育秩序干扰者”甚至“教育公平破坏者”。有鉴于此,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无疑是顺民心、得民意之举。

  明晰监管责任,破解“九龙治水”困局。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和运营,涉及教育、民政、市监、公安、消防、文化等多个政府部门,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类似“九龙治水”,表面很热闹、实则无人管的管理弊端难以避免,监管缺席与不作为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由此观之,有必要明晰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强化校外培训市场的全流程监控和全覆盖监管,消除培训机构在资质、质量、师资、资金等方面的监管盲区。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整治,更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握指成拳,联合解决。日前,教育部增设校外培训监管机构,无疑从制度层面迈出了明晰责任、规范监管的重要一步。

  强化常态监管,破解校外培训乱象。沉疴还需猛药医。今年5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政策遵循。一是要疏堵结合,厘定科学的准入门槛,强化审批认定机制。作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校外培训机构本身并非原罪,之所以成为民生痛点和管理难点,重要原因在于准入门槛失守。

  因此,在专项治理过程中应注重制度规范,明确办学资质和办学标准,对教师资质、超纲超前教学、教学质量、收费、广告宣传、安全、卫生等方面细化监管要求,划出“红线”,明确“底线”,引导合规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行为,回归理性、健康的发展轨道,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误区。对唯利是图、违规违法的培训机构和“挣黑钱、挣快钱、挣昧心钱”现象则应保持零容忍态度,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进而构建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实现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

  严密日常监管,严格惩戒惩处,完善备案审查机制,确保长效治理效果。相关职能部门在强化全流程监控和全覆盖监管的基础上,应注重校外培训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严格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退出淘汰机制。对办学条件不合规、授课内容不合理等违规违法机构,坚决关停取缔,并列入失信黑名单,增加其违法违规成本,倒逼行业秩序得到改善。充分应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创新监管方式,细化和优化监管举措。现行条件下,可在市域范围内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将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开班课程、学生名单、上课时间、广告发布、收费情况等统一录入该平台,既便于常态化监管,又可以推动行业自律。同时,畅通投诉和监督渠道,设置违规举报电话热线和微博微信投诉平台,让违规违法的培训机构如过街老鼠无处遁形。

  坚决隔断利益链条,弱化教育的“剧场效应”。校外培训之所以“高烧不退”,固然与家长普遍存在的“起跑线焦虑”心理和教育内卷化现象加剧密切相关,但不应忽视一些商业平台、监管人员和学校教师在经济利益诱惑下推波助澜、肆意炒作的负面效应。少数监管机构的干部凭借手中权力参股培训机构,大搞利益输送,对违规现象听之任之、无所作为;部分商业平台对培训机构广告大开绿灯,铺天盖地竞相投放;个别学校和教研专家与社会培训机构互通有无、暗中勾连,在学业测试、星级考评和学科竞赛中选用校外辅导班试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将某些竞赛项目进行高效化运作,并借助于合办、承办等途径将官方机构拉入,以此吸引大量家长带着孩子涌入培训机构。奥赛被监管抑制后,编程又成为新的风口,俨然成为公立教育的“第二考核系统”,其中隐含的问题值得各方深思。因此,整治校外培训还必须与规范校内教育有机结合,严格分割利益纠葛,强化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的刚性和力度。

  以治标降虚火,以治本促育人。作为釜底抽薪之策,终结校外培训机构市场乱象尚需社会各方寻求共识,标本兼治,加快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

编辑:郑晓华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关键是如何令行禁止
· 抓住重点,体现温度,把实事办进百姓心坎里
· 放学与下班时间衔接,回归教育公益本质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