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淳艺
近日,广州日弘机电有限公司职工收到一个好消息:2021年度公司职工集体协商合约出炉,职工岗位底薪上涨5.23%,住房补贴增加200元。这意味着,职工待遇在疫情和行业面临转型的背景下仍保持稳步增长。“整个集体协商过程持续不到1个月,非常顺利。这多亏了市总工会提供的数据支撑。”公司工会主席郭振泳说(7月12日《工人日报》)。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经营者依法就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决定劳动者工资。工资集体协商是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维护职工经济利益和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普遍存在职工“不敢谈”、“不会谈”;经营者“不愿谈”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谈判依据。自己企业在同行业内工资处于何种水平,该不该涨,该涨多少,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往往拿不出有说服力的数据,以至于在协商中底气不足。企业经营者很容易对于涨工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出质疑,认为是在漫天要价,从而导致协商陷入僵局。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出台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早有规定,协商确定职工年度工资水平应符合国家有关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政策,并综合参考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对于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来说,这些数据并不容易获得。一些企业工会在开展集体协商前,鼓励职工多问问在周边厂房务工的老乡,看看行业平均薪酬水平。但这样取得样本太少,不够有说服力,并且数据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是最新信息。
为解决这些问题,2018年以来,广州市总联合专业机构以该市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劳动者薪酬福利水平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抽样调查,推出《广州市主要行业薪酬福利集体协商参考信息》。该参考信息将每个行业按岗位层级分为中层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职能人员、服务人员及生产操作人员五个级别,每个层级分为五个分位值,反映市场较低、中等、较高水平,让基层工会能够根据经营状况及薪酬定位对标相应分位的数据进行应用。
集体协商参考信息,有力破解了劳动关系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基层工会开展集体协商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数据。有了权威数据作支撑,企业工会协商更有底气了,也更容易得到企业经营者的理解和认同。广州市总工会的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推广。事实上,不少企业经营者本身并不排斥集体协商。毕竟,企业是资本和劳动的结合体,互为发展。通过集体协商,使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基本均衡,互利共赢,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布集体协商参考信息,让企业经营者也能看清楚薪酬福利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水平,找到和职工交流的“共同语言”,有利于实现二者诉求的有机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