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张弓慢评
出现86次,凸显“人民”的分量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7-21 10:28:25  稿源: 宁波日报

  张弓

  一位老同志通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时发现,七千多字的报告中,“人民”两字出现竟有86次。由此感慨,“人民”在总书记心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分量(据新华社)。

  受此启示,我在学习“七一”讲话时,也特地留意了“人民”一词的出场。第一次出现“人民”的,是报告的开头部分,“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第二、第三次出现在报告的第三小节,“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第四次出现在这个小节的结尾,“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前四次的出现,他一直把党和人民并列在一起,一道出场,一起予以肯定。

  “人民”两字出现比较密集的,是在报告的第三部分,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部分。这部分的第一条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紧接着的第二条,就是“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一条中,“人民”一共出现了19次。这些语句,不仅充分表达了我党的宗旨和初心,而且充满激情。

  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些铿锵有力的语言,振奋党心民心,每句都是一篇含义深邃的大文章。

  “人民”一词的最后现身,是报告结束前振臂高呼的两句口号——“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还是与中国共产党放在一起。“人民”的分量,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人民性是党的根本属性。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永远不能忘怀的方向和追求。

  至今年7月,本人入党58年了。58年在党内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入党那年,恰逢全军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雷锋的事迹十分丰富,精神非常感人,但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入党之初给我上的这一课,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入党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至少亲身见证了许许多多大事,其中有令人兴奋的,也有促人思考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我们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同时,也发生过一些曲折,但都得到了迅速纠正。但凡成就的取得,都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思想的成果;但凡出现了曲折,一定是在某个方面偏离了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这个根本思想。回忆这段不平常的历史,一个信念更加坚定:中国不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能离开中国人民。

  在今后的征途上,还有新的或许更为艰巨的目标要我们去实现。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这“两个不能”,那么,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就一定能战而胜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郑晓华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关键是如何令行禁止
· 抓住重点,体现温度,把实事办进百姓心坎里
· 放学与下班时间衔接,回归教育公益本质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