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经济文艺
汉字波普与书法之变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8-03 10:37:18  稿源: 宁波日报

  《宅》林邦德书

  

  《共享单车》林邦德书

  

  袁志坚

  中国书法的演变,至今并未完全走出传统士人美学的圭臬。白谦慎在《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一书中发问:什么是古?什么是今?什么是经典?一笔一画摹写古人,当然难以出新,甚至在尚意、尚法等方面再也达不到古人的高度。“超越经典”的办法似乎只能“另辟蹊径”,寻找简帛、碑版、造像、墓志、砖文等“民间书法”资源,追求尚趣、尚奇。当然,建构多元化的审美观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不辨糟粕与精华,甚至投机取巧,剑走偏锋,使书法沦为“小技”。白谦慎批评当代一些书法创作“无古无今”,指的是雅文化的失落、俗文化的流行。

  林邦德近年来持续进行名为“古道新履”系列的书法实验。2015年,林邦德在宁波117艺术中心举办了“古道新履”实验书法展。当时我写了一篇短评,将其视为“制造媒介景观”。这个展览借助了具有鲜明的媒介属性的材料,如灯箱片、广告纸、新闻纸、时尚杂志彩页、包装盒、写真布等,上面印刷有明星人像、商标、奢侈品招贴、新闻、广告文案之类。作品的书写布局由传统的章法演变为现代的平面设计,而作品的展示借助了包括声光电在内的多种工业化媒介。这个追逐时尚的展览,反映了一个媒介化社会、一个消费文化社会的镜像。在德波提出“景观”及“景观社会”概念的基础上,道格拉斯·凯尔纳提出了“媒介景观”概念,将其阐释为商业语境下符号化的视觉文化消费镜像。媒介景观是制造出来的,通过媒介化过程传播给大众而形成注意力。吊诡的是,在媒介化社会,最稀缺的资源是大众的注意力。当前我们处于一个符号化、视觉化、媒介化的消费文化语境之中,制造“媒介景观”已经成为常态,我们早已被广告、时尚、资讯、物品所包围。

  2021年,林邦德又在宁波图书馆新馆展出了一批实验性作品,将其命名为“古道新履Ⅱ”。很明显,它们与2015年的展览属于同一个系列。前一次展览更多地利用了材料和媒介,运用了复制、挪用、拼接、粘贴、覆盖等手法,属于典型的波普艺术,将书法从传统文人生活样式拉拽到消费社会与流行文化层面,模糊了雅与俗的界限。这一次,“古道新履Ⅱ”依然是新现实主义的水墨波普,更加强调戏谑的游戏感,只有黑白灰,没有了艳丽浮华的色彩,反而更加夸张,视觉冲击力有增无减。林邦德敏锐地抓住了当下社会的表征,即虚拟社会的形成,且叠加了消费社会、媒介社会的文化景观。

  对于书法而言,面对新技术、新媒介所导致的社会转型是必须的,这不应被简单视为书法的消极衰落,而可以视为书法的某种“出圈”方式,书法借此吸引公众的眼球,引起公众的注意,与公众展开不甘落后的对话方式。诚然,书法再也不是沉潜于文人内心的古典诗性艺术,书法家难以自命清高,也难以在同道之间以曲水流觞的形式优雅唱和。

  观看林邦德的这些作品时,不能够用传统书法理论来批评了。今天,我的基本观点还是没有改变,这些属于媒介景观的生产,与当下数字化、媒介化驱动的现实是密切相关的。数字化、媒介化对于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的影响愈发深远。

  “古道新履Ⅱ”分两个部分:“念念有词”和“默默无语”。“念念有词”的内容基本上是新语汇,有的就是网络语言,如“涨姿势”“圈粉”“刷脸”“逆行”“跨界”“混搭”“黑科技”“二维码”等。这些网络语言就是社会文化的新符号,是集体狂欢的新代码,是消费交易的新通货。“默默无语”部分,已经看不出字形,但是每一幅作品都可以看到毛笔和水墨在宣纸上的痕迹,而且这些痕迹合乎传统书法的用笔特征,只不过是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抽象的张力和动态的整体,这样既消解了书写内容的所指意义,又以形式本身为对象而赋予其不确定的能指意义。

  或许可以把“念念有词”和“默默无语”视为后结构主义所说的互文性:“每一个文本把它自己建构为一种引用语的马赛克,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改造。”林邦德引用流行语及其折射的社会文本,且将其进行了饥渴吸收、突出浓缩、夸张改造、变形扭曲,这种游戏与互文的混合增强了作品的马赛克化,却也抽空了书法的经典性。在书写形式上,林邦德运用了甲骨、大篆、大草、草隶等形态多变的写法,但是,他越是在用笔、结体上展示传统功夫,就越将书法语言从汉字的文化惯性中挣脱出来,因为反差越大就意味着反作用力越大。每一笔都没有写“错”,甚至源自经典,却呈现出“不像”原形甚至“不像”汉字的视觉暗示。值得注意的是,林邦德采取了洇墨、堆墨和线条密集、线条叠加等方式,强化了字形的不易辨识。所谓马赛克化,就是产生了遮挡和模糊的作用。“念念有词”“默默无语”的创作效果类似于“有码”“无码”的虚拟图像,强调的是虚拟而非逼真。其创作方式是掀动流量的赛博行为,与传统书法在文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方式无关,而成了“朋友圈”转发、评论的热搜话题。

  我愿意将林邦德的书法实验理解为对虚拟社会、对新媒介景观的一种反讽。它不是抽象水墨,而是汉字波普。它与古道无关,与传统审美无关,与前现代也无关,直接审视了现代消费文化(“古道新履Ⅰ”)和后现代赛博文化(“古道新履Ⅱ”)。书法语言只是这种波普艺术的设计元素,或者说,林邦德拆解了传统审美艺术上的书法。

  它会给书法界带来迷惘吗?在新技术、新媒介的驱动下,书法变革路在何方?林邦德又一次大胆而不知答案的提问,胜于人云亦云而实不自信的敷衍。

编辑:郑晓华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关键是如何令行禁止
· 抓住重点,体现温度,把实事办进百姓心坎里
· 放学与下班时间衔接,回归教育公益本质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