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揪出“青少年打疫苗副作用大”的谣言发布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8-03 10:37:19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郝冬梅

  随着抗疫工作的推进,7月份,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地已启动18岁以下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但就是这时候,“黑”疫苗的谣言再起,有流言称“新冠疫苗对成人有效并不意味着对青少年也有效,甚至对青少年副作用会更大,不应接种”,对此说法,别信!(8月3日《北京青年报》)

  这种谣言的危害程度不可小视。但是,仅仅依靠提醒百姓“不信谣言”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做的事情是“铲除谣言”“打击谣言”。 

  实际上,对于青少年注射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很多专家都进行了回应。本次12至17岁人群使用的新冠疫苗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根据3至17岁人群扩大临床试验积累的数据和专家评审论证,充分证明疫苗对3至17岁人群是安全的,诱导产生抗体的能力非常强。眼下,马上就要到开学季了。能不能如期开学,能不能确保开学之后的疫情防控安全,青少年注射新冠疫苗的比例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近两年来的防疫实践告诉我们,面对这波疫情,注射新冠疫苗是最优选择,只有形成了免疫屏障,才能确保疫情防控的安全。在全国疫苗接种率稳步上升的大背景下,青少年接种疫苗的比例越高,全社会的免疫屏障就会越厚实。但遗憾的是,还是有“疫苗谣言”像鬼魅一般的如影随形。

  对于有关部门而言,需要顺藤摸瓜找到“谣言背后的妖怪”,不能一边“官方辟谣”一边“谣言四起”。传播谣言的人究竟是谁?这些谣言是从哪儿传播出去的?在大数据时代找到“妖怪的巢穴”,找到“谣言的真身”十分简单。对于不好怀好意的传播者,对于为传播谣言提供载体的平台,都应毫不手软进行打击。

编辑:郑晓华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关键是如何令行禁止
· 抓住重点,体现温度,把实事办进百姓心坎里
· 放学与下班时间衔接,回归教育公益本质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