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冬梅
随着抗疫工作的推进,7月份,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地已启动18岁以下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但就是这时候,“黑”疫苗的谣言再起,有流言称“新冠疫苗对成人有效并不意味着对青少年也有效,甚至对青少年副作用会更大,不应接种”,对此说法,别信!(8月3日《北京青年报》)
这种谣言的危害程度不可小视。但是,仅仅依靠提醒百姓“不信谣言”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做的事情是“铲除谣言”“打击谣言”。
实际上,对于青少年注射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很多专家都进行了回应。本次12至17岁人群使用的新冠疫苗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根据3至17岁人群扩大临床试验积累的数据和专家评审论证,充分证明疫苗对3至17岁人群是安全的,诱导产生抗体的能力非常强。眼下,马上就要到开学季了。能不能如期开学,能不能确保开学之后的疫情防控安全,青少年注射新冠疫苗的比例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近两年来的防疫实践告诉我们,面对这波疫情,注射新冠疫苗是最优选择,只有形成了免疫屏障,才能确保疫情防控的安全。在全国疫苗接种率稳步上升的大背景下,青少年接种疫苗的比例越高,全社会的免疫屏障就会越厚实。但遗憾的是,还是有“疫苗谣言”像鬼魅一般的如影随形。
对于有关部门而言,需要顺藤摸瓜找到“谣言背后的妖怪”,不能一边“官方辟谣”一边“谣言四起”。传播谣言的人究竟是谁?这些谣言是从哪儿传播出去的?在大数据时代找到“妖怪的巢穴”,找到“谣言的真身”十分简单。对于不好怀好意的传播者,对于为传播谣言提供载体的平台,都应毫不手软进行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