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警惕学科类培训以家政服务之名逃避监管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9-08 09:57:30  稿源: 宁波日报

  张海英

  “双减”政策推出后,需要找住家教师的家庭越来越多。有中介机构一方面将住家教师包装成“新家政”,另一方面又解释他们与一般的家政人员不同,不负责家务做饭,只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9月7日《海峡都市报》)。

  无论是禁止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还是禁止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双减”政策如此安排,既是为了减轻孩子负担,也是为了减轻家长负担。然而,某些家庭、中介机构未能领会“双减”的善意。

  “住家教育”并非新事物,过去一些高收入家庭就聘有住家教师,为孩子提供保姆式学习辅导。也有专门的住家教师中介机构,通过为住家教师介绍客户以及向需求者推销住家教师来获取利益。“双减”政策出台后,住家教师有可能出现供需两旺局面。

  从需求端来说,以往主要是部分高收入家庭需要住家教师,今后有可能中等收入家庭也对住家教师有需求。从供给端来说,此前被整顿的培训机构很可能变身住家教师中介机构,部分培训教师会变成住家教师。对此,应该高度警惕。因为这不符合“双减”政策精神,同时,由于住家教师不够规范,也容易引发很多问题,比如孩子受到侵害或引发其他矛盾纠纷。

  所以,家庭最好不要聘用住家教师,而应该响应“双减”政策为孩子减负,让孩子多享受童年时光,把“减”下来的时间用在锻炼孩子身体、提升综合素质上面。这比通过住家教师单纯提高孩子成绩更为重要。

  从落实“双减”政策的角度来说,应该力争堵上住家教师提供学科类培训这一漏洞。因为这不仅消解了“双减”政策效果,还容易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更有可能造成教育不公。原因是其他大多数学生未超前辅导,而住家教师为少数孩子提供超前辅导影响公平。

  中介机构把住家教师包装为“新家政”,是其逃避监管的方式之一。当住家教师中介机构包装成“家政服务机构”,当住家教师变成“家政人员”,这对监管部门来说的确是一种考验,鉴别难度以及监管成本都会增加,而且实际监管效果也未必理想。

  不过,即使违规操作“七十二变”,只要监管者做到“火眼金睛”,仍然能识破住家教师的假面具。比如多一些明察暗访,并鼓励居民举报违规“住家教育”,就能发现线索。只要对发现的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可对住家教师中介机构和住家教师起到震慑作用。

  在落实“双减”政策期间,有必要对家政行业加强规范管理,防止违规学科类培训以家政服务之名逃避监管。

编辑:郑晓华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关键是如何令行禁止
· 抓住重点,体现温度,把实事办进百姓心坎里
· 放学与下班时间衔接,回归教育公益本质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