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博士应聘社区干事 是否资源错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9-14 09:38:00  稿源: 现代金报

  江德斌

  近日,武汉东湖高新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44名社区干事,多位博士获得免笔试资格。其中最抢眼的,是一位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的博士,而这也引发了是否“大材小用”“人才浪费”的讨论。

  (9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

  近年来,硕士、博士报考基层公务员、应聘社区工作人员的新闻屡屡曝光,每次都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争议,焦点就是人才资源错配问题。此次也不例外,虽然不止一位博士,可引起大众特别注意的,则是“行星学博士”居然也来“应聘社区干事”,其所学专业属于高大上的“仰望星空”,与社区职位毫无关联度,难免会被人认为是“人才浪费”。

  据报道,该行星学博士是自愿报名应聘社区干事职位,主要目的是为了留在武汉,理由则是男朋友在武汉,自己也在武汉读了几年书,老家到武汉乘高铁只用3个多小时,很近很方便,很喜欢这座城市等。由此可见,从个人选择的立场出发,我们应该尊重其个人意愿,无论是从事专业相关工作,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社区工作,都是其自由选择的结果,他人也无权干涉。

  从现实社会看,一个人的学历与职业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有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干的工作,也即所学非所用,这有个人选择、个人能力、社会选择等多种因素所致,但最关键的则是暴露出人才资源错配问题。而且,学历越高的人才,其所对应的工作不一致,造成的资源错配问题也越严重。

  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或学力。可见,与本科、硕士等应用型人才不一样,博士是学术研究型人才,所学专业即为未来研究发展方向,需要个人耗费更多的精力,更深入的研究。用于博士研读之中,国家亦提供了丰厚的学术资源、导师资源,作为辅助。如果博士毕业后所学非所用,则意味着人才资源错配,之前投入的精力和资源,均存在着很大的浪费问题。

  在任何一个国家,学术资源都是稀缺的,博士作为最高级的学位,享受到最好的学术资源支持,那么未来从事专业研究工作,乃是最为合理的结果。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110.66万人,其中博士生11.60万人,硕士生99.05万人。可见,博士本身属于高级人才,去做高中生就能从事的社区工作,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名符其实的人才资源错配,于国家于自己,都是一种浪费,用其他理由来解释,也都是苍白无力的。

  当前,我国在高精尖等科技领域急需创新人才,可是,在高级人才培养方面,又与市场不完全匹配。部分专业的学生,并非为了学术研究而考博,而是为了有个高学历,找工作时有个更好的“敲门砖”。这种个人选择,与国家的人才培养意图相背离,则是更值得深思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让高级人才学有所用,减少人才资源错配,减少学术资源浪费。

编辑:郑晓华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关键是如何令行禁止
· 抓住重点,体现温度,把实事办进百姓心坎里
· 放学与下班时间衔接,回归教育公益本质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