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土地流拍量大增”未必就是坏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9-28 10:2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胡建兵

  近日,杭州第二轮集中供地共出让10宗地块,然而却有9宗由于报名房企数量不达标,未能进入正式竞价环节。最终,10宗地里只有1宗顺利出让。无独有偶,这样的现象也在南京、合肥、成都、沈阳、重庆等“双集中”城市相继出现(9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

  这种情况是多年来十分少见的。随着持续加码的各地调控政策推出,预计住宅土地流标数量将越来越多。“土地流标量大增”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压力逐渐增大,而一二线城市的限价、限售等政策使得开发商回款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土地市场的调控深入,部分城市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竞配建等土地出让条件严苛,房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种种原因致使房企拿地更加谨慎。土地市场流拍现象加剧,也说明房地产行业开始转向理性,拿地、卖房,赚巨额差价的时代已经过去。

  “土地流拍量大增”让土地出让返璞归真。土地是用来种植的或者是用来建房的,不是用来买卖显示政绩的。土地流拍量创新高,说明土地已由市场来定价,而不是政府说了算,也不是由开发商说了算。流拍了,土地出让金变少了,可以让官员的政绩观回归理性,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有利用于当地经济长远发展的项目上。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必须多开发一些投入少、产出多、功能价值比较合理的项目。而不是通过房地产开发等短期见效的建设项目,不断推高土地和房产价格。“土地流标量创十年来新高”预示着靠出让土地赢得政绩的时代已经进入历史。

  “土地流拍量大增”可以改善政府形象,使社会更安定。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财政”,不顾民众的切身利益,凭借公权力强行征地拆迁,低价收购高价出让,强行剥夺民众的土地使用权,使得当下拆迁与“反拆迁”的博弈越发复杂。然而,土地的无序征用,使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并诱发其它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为土地而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屡屡发生。特别一些地方所谓的一次性补偿,已难以保证失地农民长期生计,越来越多的农民将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困境。从而积聚了大量社会矛盾,埋下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土地流标量大增”,让社会更加有序祥和,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理性,变得更加公平。

编辑:郑晓华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关键是如何令行禁止
· 抓住重点,体现温度,把实事办进百姓心坎里
· 放学与下班时间衔接,回归教育公益本质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