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  特邀专栏  >  黄明朗文集
落到实处 增强“双减”的公信力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12-15 10:17:03  稿源: 宁波日报

  兰 草 

  “双减”政策实施后,我市印发多份文件,压实部门职责,聚焦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两个重点领域,稳步推进政策落实落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切实减轻学子课业负担,“一校一案”开展课后服务,培训行业办学迎来转型潮,许多学科类培训机构转登为非营利性机构或进行转型探索。当然,作为教育领域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双减”破题不易,全面落地见效更是任重道远。   

  教育减负喊了多年,实际效果却是“越减越重”,原因之一在于,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观念在全社会根深蒂固。面对“双减”,不少人依然顾虑重重:中央动了真格,教育部门密集出台并实施史上最严规定,能不能一抓到底;作业减量、培训“断奶”,能否保证教育质量;课后服务加进体育、艺术等内容,是不是“不务正业”;教师增加了工作量,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如果不取消单一升学选拔模式,“老实人”在中高考会不会吃亏……这类情绪,往往会消减贯彻“双减”政策的积极性,使行动走样变形,使政策落实打折。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一些人对全新举措心存疑虑在所难免,应该加强宣传教育、释疑解惑,让广大教师和家长明确“双减”在均衡教育资源、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认同和支持中央的决策部署。学校、教师在校园、课堂尽到主体责任,以实际行动回应大众的关切。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教师和家长的合理诉求、合法权益,千方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为“双减”政策助力尽责。   

  应该说,“双减”政策的部署全面、给力。不过,各级各地仍有很大发挥空间,制定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自身实际的实施办法,像北京启动教师轮岗制度、杭州九莲小学提倡学生不背书包等,这些因地制宜的举措引发强烈反响。虽然,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社会上对此也存在各种不同意见,但还是应该鼓励大胆试、大胆闯,通过实践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使之日臻完善成熟。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实施方案是否详细、周密、具体,执行的最终效果往往大相径庭。以课后服务为例,一些学校方案粗枝大叶,宣传不到位,家长、学生心生疑虑,使托管服务叫好不叫座。另有一些学校坚持“一校一案”和自愿、公益原则,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意见,托管课程丰富多彩,并筑牢课后服务安全防线,家长放心、学生满意,报名人数有八九成。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部门开展“5+2”、全天候、网格化、无死角监管,大部分学校、教师和培训机构能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但是,仍应防止个别单位、机构心存侥幸,搞变通、打擦边球,借素质教育之名,催生各种“隐形操作”“变种违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套路,甚至触碰“红线”,干扰政策落实。   

  为此,各地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必须按照“全面覆盖、问题导向、持续深入、压实责任”的总体要求,不断丰富监管手段,健全治理机制,提升甄别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鼓励、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不执行政策或执行不到位的学校、机构,不留余地,严肃问责,形成高压监管态势,通过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全面性、权威性,增强“双减”政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编辑:郑晓华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关键是如何令行禁止
· 抓住重点,体现温度,把实事办进百姓心坎里
· 放学与下班时间衔接,回归教育公益本质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