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流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12月25日在北京举行。动物致伤已成为急诊外科的常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进一步强化动物致伤防治体系的建设,要推动建立规范化的动物致伤门急诊,帮扶基层欠发达地区提高诊疗水平和诊疗能力,让大众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动物致伤防治以及破伤风预防的常识(12月26日央视新闻)。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猫狗伤人世界第二,已超过交通事故伤人的14倍,令人触目惊心。宠物伤人事件频频发生,说明养宠已不再是个人行为,因养宠而衍生的环境污染、影响市容、伤人扰民、疾病威胁等问题日益凸显,“宠物扰民”已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但是,“宠物扰民”产生的原因,又不能归结于宠物本身。宠物虽然有灵性,但毕竟是低等动物,期待宠物来“道德自律”和“遵纪守法”,无疑是对“宠”弹琴。可见,“宠物扰民”之责,应由人来承担。既然如此,“治宠”先要“治人”。
换言之,每年4千万人被猫狗咬伤,更须治理“饲主”。首先,有关部门要落实管理举措,履行自身职能,综合治理;同时,应对养宠情况进行登记,掌握实情,及时向饲户宣传有关管理法规,传授科学养宠、护宠、管宠知识,并签订养宠协议和责任书;特别是,应出台一系列管理、处罚制度,规范养宠行为,对造成人身伤害、社会危害的宠物主人,实施教育、处罚和依法追责;将“宠物扰民”行为,纳入公共征信系统,使不文明养宠的人,受到信用惩戒。
更重要的是,规范喂养行为,让公众持证养宠,强化公共安全和公共管理隐患的防范,真正让宠物成为社会有序发展的一部分。养宠之所以成为一种危害公共安全和扰乱社会秩序的现象,责任在饲主,从根本上讲,更是相关管理和服务机制的缺失。因此,必须为养宠办证,给宠物办理“户口”,并与相应的服务进行对接,比如为宠物打疫苗、给具有生育能力的宠物做节育手术、向养宠者进行安全教育,并告之相应要承担的公共社会责任,等等。只有把服务与管理进行有效对接,才可能达到应有的管理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