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富民之道,更是迈向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宁波,一直以来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业,专注自主科技研发,不断提升产业高科技含量,以一贯的低调风格,不图“热闹”,做深“门道”,以科技创新推进工业“智造”,宁波走出了一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宁波“扫地僧”,为中国制造扫出了怎样一条路?》公布了两组调研数据,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16年开始发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录,在总计596家冠军中,宁波有45家,位居各城市第一。之后是深圳(27家)、北京(26家)、上海和杭州(均为20家)。二是工信部从2019年开始发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计4762家,宁波有182家,位居第三,仅次于直辖市的上海(262家)和北京(257家)。据统计,全球每3部安卓手机,就有1部的光学镜头来自舜宇光学;神舟十二号飞船深空探测装备的关键系统,用了伏尔肯研制的高性能特种陶瓷材料及部件;中国的深海油气勘测,用了东方电缆研制的大长度海洋脐带缆......正是这些扫地僧,造就了宁波在中国制造业的独特地位——不求最大,但求最强;不知不觉,不可或缺。
宁波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正在逐步实现“制造大市”向“智造大市”的转变。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才能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助力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奋“甬”争先,创新是动力之源。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方式。要以“双创”品牌建设为契机,加快创新平台、项目、团队、企业建设,着力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路子。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核心位置,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宁波力量。
奋“甬”争先,智造是决胜之招。宁波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紧紧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经济、信息经济,引导更多企业安上智能的“大脑”、接上互联网的“云端”,开展生产方式“智造”、产业形态再造。坚持整体推进与试点示范同向发力,构建智能技术、智能平台、智能网络、智能装备与产品、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五大支撑体系”,以勇立潮头、勇争一流的担当,切实担负起为建设制造强国先行探索的重大使命。
奋“甬”争先,人才是关键之本。坚持引智和柔性引智并重,全面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继续推进面向全球、集聚“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大力培育引进一流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大国工匠”和卓越工程师,力争做到在重点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做实“宁波五优、人才无忧”服务品牌,从住房医疗、入托入学等“关键小事”入手,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构筑高水平人才首选地、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地,让宁波因人才而精彩、人才因宁波更出彩。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落实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做大做强制造业这个基本盘,构筑宁波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制造业强市。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宁波将始终牢记自身城市地位、战略定位和发展方位,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扬帆起航、奋“甬”争先,在智能制造强市新的征程中焕发生机活力,当好模范生,走好共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