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层层加码”的大厦缘何越盖越高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2-06-01 09:36:04  稿源: 宁波日报

  易其洋

  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结束隔离,虽有政策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其返回居住地”,但许多人还是“有家难回”。原因就在于,基层在执行政策时“层层加码”,让上头的政策成了空口白话。

  对上海近日的这一“怪现象”,5月26日《解放日报》的“解放论坛”专栏,发表评论员朱珉迕的文章《怎样杜绝“层层加码”》指出,许多时候,基层出现“层层加码”,未必是出于自愿,也深受“层层加码”之害之苦,但临到执行政策,就自觉不自觉地加上几码,并称之为“无非是目标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取舍”。

  这种“目标管理过程中的取舍”就是,在执行政策时,如果风险无法被有效分担,而成本又不需要自己承担,那么,用“简单粗暴”的高成本来解决问题,就可能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另外,许多工作讲究专业规范,而承接任务的最基层,常常被赋予超过自身专业能力的任务,又得不到及时的支援和指导,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奉行“宁可做过头”这一法则,就成了既无奈又“理性”的选择。

  “层层加码”耽误和浪费的,往往是别人的、社会的、国家的发展机会和成本。在经济学上,浪费别人的钱来办自己得利的事,是“最划算”的。疫情期间,明明有政策支持,不光是一些“解禁”人员无法回家,就是隔离管控、核酸检测、交通物流、复工复产等,也一样会遭遇“层层加码”这一梗阻。这其中,最考验也最欠缺的,是政策执行者的担当精神——科学依法严谨地执行政策。

  不光是疫情防控期间,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大家都在明令禁止、口诛笔伐“层层加码”,实际情况是,“层层加码”不但没有绝迹或者减轻,反而大有“更上一层楼”之势。而且,日益走入了一个“怪圈”:就连对“层层加码”深恶痛绝者,也在一本正经地“层层加码”。

  本来是照章办事、有板有眼,如果不慎出现问题,不是被承认、被“容错”,而是被追责、遭惩戒;相反,明明是歪曲政策、“层层加码”,造成极大浪费,引发不少民怨,却因为平安无事,而被默许甚至表扬、提升。那么,政策执行者一旦有了这样的预判和认知,自然就会选择“层层加码”,“层层加码”便成了说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

  “宁可做过头,不可出点事”的“层层加码”,跟官场存在的“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的“庸俗哲学”,表现形式不同,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一事当前,先保自身,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哪管他人苦不堪言,哪管什么大局全局。这么多年来,批评“层层加码”的讲话、文章我看过太多,但还没有看到过,有哪个地方的哪名官员,因为在执行政策时“层层加码”而受到惩处的。也许,大家心知肚明地认同一条“潜规则”:做过头是态度问题,出了事是能力问题。不做事、做过头,只要不出事,就是态度好、有本事,至少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做事情、讲规矩,不出事自然好,一旦出点事,不但无功,反而有罪,有“容错机制”也白搭。

  杜绝“层层加码”,就像朱珉迕所说的,要给予基层清晰明确的信号,让基层不仅知道为什么“应该做”,更知道“怎么去做”,还应有督查、整改乃至问责的手段。我以为,只见“层层加码”,少有“层层问责”,正是“层层加码”广泛存在并不断蔓延的重要原因。大家习惯了“便宜从事”“层层加码”,简单易行,屡试不爽,忠实执行政策、法律者反而被讥为“傻瓜”“呆板”“机械”。如此一来,“榜样”在前,看样学样,你加一层,我加两层,他加三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本本主义等一座座“大厦”,便眼见得越盖越高大、越盖越牢固了。

编辑:郑晓华
 
专题:开好党代会 迎接二十大
· 网友热议党代会 全是对甬城的“新期待”
· 延迟退休步入实践 “本人申请”值得点赞
· 制造与航运跨界融合是有益的探索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