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波
近日,网传宁波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李某在微信朋友圈公开发表歧视言论,声称“女人就是事多”……宁波大学回应己对其停职调查,当事人随后发文致歉:因情绪低落,发表了不当言论,深表歉意。
这事儿,做得确实有点荒唐了,师德千古事,得失一瞬间,斯文者不斯文,闹出不堪,让人情何以堪。
微信朋友圈,相对私密,求点赞,求安慰,与朋友一起“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也算是一种情感共鸣。但也应意识到,朋友圈不只是朋友的“圈子”,还是一个公众社交平台,只要有“出格”的内容,就存在着飞速扩散的可能性,从而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据司法机关统计,微信朋友圈发文侵权,已是名誉权纠纷占比最大的一种情况。就本事件来说,如果该老师的言论,能让朋友圈的多数人,将该教师与某个女性的矛盾联系起来,就有很大的侵权风险。
即便因为没有指名道姓,不构成侵权,但这样的不当言论,出现在一个大学教师的朋友圈,本身就是非常错误的。
朋友圈里,走着走着就散了的朋友不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倾泄负面情绪,而其他人不见得就愿意接受这些乌烟瘴气的内容,可见,朋友圈正在演化成一种甄别身份、识别三观的“计量表”。
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也就控制不了自己的人生。要学会驾驭不良情绪,莫把朋友圈当成情绪发泄的垃圾桶、不良言论的张贴处,否则,在网络社交高度发达的当下,“社死”容易,“复生”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