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仁
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考。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事件,往往会成为促进人们理性反思的良机,进而推动群体性行为的“纠偏”和社会公共治理的进步。然而,前段时间的舆论场中,针对闹得沸沸扬扬的深圳某小区“宾女”(事件女主言称“用50辆宾利堵车位”)战“劳男”(同事件中男主劳斯莱斯车占了女主车位)事件的反思,却有带偏节奏之嫌。
“当干部(公职人员)的,在社会上一定要低调”,这便是针对该事件一种颇有市场的“高见”。持这种论调和观点的,包括有些媒体的“大咖”,以及不少体制内的同志。有人甚至搜罗历史、翻箱倒柜,搬出了“严书记夫人很生气”“我爸是李刚”等早已“拍在沙滩上”的陈年案例,苦口婆心、谆谆告诫,提醒广大公职人员和他们的家人,在外面一定要低调些、再低调些。似乎,那些“吃公家饭”的人,只有夹紧尾巴做人,低到尘埃里,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和生存。搞得有些人信奉“狭路相逢宜转身”,路见不平,也不敢出手。有的时候,明明理直,仍然气短。
通过社会事件和典型案例,来教公职人员如何“说话”、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固然有其现实意义。但很显然,这样的反思,只是停留在了问题的表象,并没有抓住本质和要害。常言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公职人员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只要秉公守法,遵守公序良俗,站得直、行得正、坐得端,又有什么好心虚的呢?
对于公职人员而言,真正需要反思的,是自己的从政、从业、履职行为。如果你能够“两袖清风,一心为公”,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洁身自好、与人为善,自然就有了做人的底气。反之,人前人后不一样,台上台下不一样,唱的是“廉政歌”,干的是“龌龊事”,即便包装得再完美,“调门”放得再低,也无济于事。事实上,这些年落马的贪官,有不少平常行事风格是非常低调的。本就不“干净”,却想靠低调求得一世平安,那是“烧错了香,跑错了庙”。
“富人,千万别露富和显摆”,这是针对该事件的另一种“醒世恒言”。这次“宾女”战“劳男”事件,原本不过是小区邻里间的车位使用权之争。然而,舆情的发酵和反转,确实与一个“富”字密切关联。比如,“50辆宾利”“劳斯莱斯”“巴黎世家”,以及价值上千万元的公寓,等等,这些元素莫不与财富关联。在很多社会事件中,财富,成了主导社会情绪、影响事件发展的“风向标”,其中的某些细节和线索,一经“扒出”,见了光,便成了媒体、公众追逐的焦点,并由此成了广为传播的“通行证”。“宾女”“劳男”事件,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从本质上看,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有自身的合法权益,也都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换句话说,在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人们都应从法律的角度,来伸张公平正义,来维护、保障自己的合法主张和利益诉求。既不能以富唬人、以势欺人,也不能“谁弱谁有理,谁惨谁有理”。回到“宾女”战“劳男”事件本身,最终还是要靠法律的手段,来仲裁车位的归属和使用权利,而非“宾利”“劳斯莱斯”,抑或是其他方面的因素。信法守法,办事依法,有事找法,善于从法律层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才是正道。
“锣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现实生活是一面很好的镜子。理性的反思,能够带来更多理性的行为;非理性的反思,只会助长更多非理性的行为。深圳这场因公寓业主与住宅业主车位之争引发的舆论风暴,渐趋平息。相信不出多少时日,人们就会把它淡忘。然而,围绕这一事件的理性反思和探讨,或许还可以更持久、更深入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