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卫
前不久,央视一套播放农村题材电视剧《三泉溪暖》,揭示了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发展的新路径。巧合的是,在此期间,笔者有幸参与龙游龙和渔业文化园实地考察,在相互比较中,了解了一些现代农业样本的内核。
“养活一条鱼”,是龙和渔业文化园董事长简练形象的说法,事实上“养活一条鱼”是指一个产业的兴旺。龙和渔业文化园2600亩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基地有2万名职工,年产3千万斤鱼游向市场。技术层面的创新不便细说,从战略思维层面讲,其核心就是围绕一条鱼的“共享”:鱼头给谁,鱼尾给谁,鱼肚谁享,设置精当,分享合理,链接有力,产业兴旺。
养殖共享。从事养殖的农业工人的规模化,取代碎片化的小农户运作,既组合了精准扶贫、壮村富民的人力资源要素,又升级了生态养殖技术。据了解,该企业十年来,累计培养水产类农民高级技师6名、农民技师20名、助理技师和技术员61名,带动2000多户农民进入水产养殖产业。
管理共享。渔业养殖涉及山水自然资源和行政区划管理,龙和渔业文化园通过一套完善的“高产高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养殖鱼塘亩产量从2000斤普遍提升到5000斤,并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尤值得一提的是,其凭借无公害草鱼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获得农业部第七批健康示范养殖场的称号。
销售共享。关于一条鱼的“共享”,销售这个环节“享受”了最肥美的一块肉。企业全行业布局,跨12省域发展,形成传统渠道加电商网络的大型水产批发市场,85%以上的“西湖醋鱼”由其供货,宁波三江购物、世纪联华等有数十个网点销售其货源。
文化共享。龙和渔业文化园集休闲娱乐、科普培训、垂钓、餐饮服务、旅游观光等于一体,形成了“农旅+体旅+文旅”的新型田园综合体,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资源评估。近几年,即使在疫情的冲击下,该文化园仍然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国家级垂钓赛事等近百场,吸引参赛选手2万人次,间接拉动旅游参观2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