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24日,浙江舟山宣布,即日起暂停市民7天1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安徽淮南、六安也接连宣布,取消或暂停每5天1轮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而江苏的海安、句容等地同样暂停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据中国新闻网)。
一些城市新近出台的防疫公共政策,有着令人眼前一亮的可喜变化。事实上,这些地方都是因疫情形势发展变化,出台了更具人性化科学防疫应对之策。同时,这也体现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卫健委所强调的防控政策新精神。6月9日,国家卫健委指出: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显然,无论是各地取消常态化的核酸检测,还是不再查验核酸证明,是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要求,及对防疫政策做出精准化的科学调整。
前一段时间,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包括各地积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实现了感染者早发现、早处置,以快制快,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控制了全国疫情。可以说,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功不可没。
然而,也应看到,常态化核酸检测,到公共场合必须出示查验核酸证明,给地方财政带来了不小压力,查验核酸更是给民众生活的诸多出行不便,阻碍了人员与物流通行效率,大大增加了社会运转成本,民众对此怨言颇大。
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背景下,我们当然期待全国各地,都能按实际情况迅速调整防控要求,让普通公众重新拥抱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民众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的基础上,各地要结合当地疫情实际情况,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和人性化防控,坚持杜绝“一刀切”,层层加码,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疫情防控、民众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兼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