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为了节约而涨水价?调价别影响民生利益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7-03 10:06:00  稿源: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叶祝颐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价格机制,建立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将居民用水价格调整至不低于成本水平,非居民用水价格调整至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水平。(7月2日人民网)

  在商言商,如果是供水企业希望上调水价倒不难理解。但是国家发改委主张居民用水涨价令人费解。引导居民节约用水,就可以让水价大幅上涨吗?衣服可以少买,大餐可以不吃,但是家庭生活用水是不能省略的。对于经济殷实的家庭来说,上调水价或许没有感觉,但是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特别是不宽裕的家庭,水价上涨或许意味着降低生活质量。众所周知,供水企业属于具有天然垄断属性的公共服务行业,带有一定的公共性,其首要目标并非赢利,不能简单地以市场眼光来衡量水产品的价格,而应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让公共产品价格与普通消费者收入接轨。

  《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能源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向本单位职工无偿提供能源,任何单位不得对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发改委主张水价上调的同时,也应该督促供水企业清理免费用水等内部福利。表面上看,免费用水这点“内部福利”也没有多少钱,但全国那么多的水务职工加起来,也不是小数目。而且这种内部福利是建立在公共资源垄断的基础上,把职工非公务支出列入运营成本,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由于操作程序不透明,消费者与供水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也会给他们留下怀疑空间。即使水务企业成本压力大,也应该先内部挖潜,在清理垄断福利的基础上,再谈涨价。

  虽说一些地方公开供水成本是一大进步,但是如果没有审计等部门深度介入,没有社会监督跟进,供水企业自说自话“供水成本”并可信。一个尴尬的现实是:一方面,每到水价听证会期间,总能听到供水企业“哭穷”的声音;另一方面,水务上市公司却交出了高利润率的漂亮报表。中国水网提供的数据显示:水务行业共有15家上市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达295.41亿元;净利润65.31亿元。水务上市公司全部实现盈利,无一亏损。如此鲜明的对比清楚地证明,供水企业“哭穷”是忽悠人的。盈利报表揭穿了供水企业的哭穷把戏,虚构成本也是扇向供水企业的一记响亮耳光。《新快报》有报道说,广州市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供水成本监审得出的数据显示,每一吨自来水中,隐藏着0.37元的虚构成本,仅此一项,自来水公司一年可多收4亿元。供水企业自我标榜供水成本如何之高,利润如何之低,企业如何亏损严重,如何取信于民?谋求涨价时哭穷,展示业绩时炫富,供水企业的成本与利润莫非是变形金刚?如果供水企业不解释清楚这些问题,供水成本不可信,涨价理由也不成立。

  而且水价是否应该上涨,如何上涨,听证都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尽管物价部门会召开水价听证会。但是“逢听必涨”似乎成了一条铁律。因此,听证代表的产生、代表构成比例、听证主导权、听证程序及听证结果,都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而不能被某些“听证专业户”把持。

  总之,供水行业具有特殊的垄断属性,特别是城市供水以地域分界,消费者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一方面供水企业要诚信自律,不能一味哭穷谋求涨价,要坚持内部消化涨价压力,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发改委要学习一点穷人经济学,在公共服务面前秉持公共立场,体现责任担当,树立民生情怀,不能以节约用水的名义主导水价上涨。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对供水建设投资要体现责任担当。不能把城市供水放手交给市场博弈,轻易满足供水企业的涨价诉求,让水价上涨影响民生利益,掏空供水行业的公益灵魂。

编辑: 郑晓华
 
外卖平台上演“三国杀”没有真正赢家
唯有直面痼疾、主动担责、攻坚克难,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回应,也才能不断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谓用户“需求”与“内涵段子”导向失守、互为因果。“内涵段子”被责令关停,可以说是毁在了一味迎合的媚俗化倾向上。
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提出文物出国展览对场馆的基本的设施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这种展出就要明令禁止。
这种办法无疑更加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机关包容开放、与民以便利的意识,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借鉴、学习。
有必要对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并提前加以预防。这样好的政策才不会在执行中扭曲走样,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观点集粹(gdjc)
水价不低于成本 但要警惕成本“注水”
有多少水费其实是“空气费”
观点集粹(gdjc)
个税修法多个“首次”契合民意
个税修法,向减负与公平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