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录取却不入学”考生算失信?这政策要不得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7-11 14:55:00  稿源: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郭元鹏

  记者从河南省招办获悉,为强化考试招生诚信,维护入学公平,今年河南省明确了对违背志愿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即对于在2018年普通高招录取中不履行志愿约定的失信考生,明年高考志愿填报数量将受限,将录入失信系统。(7月11日《河南日报》)

  河南省招办的新政策是什么意思呢?从内容来看,有这样几个层面的约束:其一,今年高校录取了你,而你没有去报到,明年录取的时候,这家高校可以拒绝招录你,即使你的分数不错;其二,如果今年高校招录了你,你却没有入学,到了明年的时候,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会受到限制,别人可以报好几家学校,你的报考数量会被减少;其三,纳入失信系统之后,明年其他高校招录的时候,会注意鉴别,影响其他学校的招录决策,即使是第一志愿学校,也可能因为你属于“失信考生”而不予考虑。

  表面上看,河南的新规定似乎也是合理的。考生填报了高考志愿,学校招录了你,发给你录取通知书了,你却不愿意去上学,这属于失信的问题。志愿是你自己填写的,为何招录了你,你却不去上学呢?

  但是,这种说法也只是从表面上说得通。“录取不入学的考生”,有着很多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志愿填报的时候,这个志愿并非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学校”,是家长越俎代庖的结果;第二种情况是,家庭出现了变故,虽然志愿也是自己填写的,也是自己的志愿,但是今年没有能力去上学了,比如生病了,比如经济跟不上;第三种情况是,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考虑成熟,感觉还有提升的空间,想复读一年,寻求更好享受教育空间。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不去上学”的结果,都是可以理解的。固然,因为部分考生的“不去上学”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是这种麻烦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在出现了“不去上学”的情况之后,高校可以将空出来的名额转给其他考生,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再说了,将“录取不入学的考生”纳入失信系统,也有点小题大做了。这种所谓的失信,不见得就能算得上是失信。即使能够算得上是失信,也与其他方面的失信是属性不同的,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并没有危害社会。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多些宽容之心。

  教育部门更应该思考的是:究竟如何实现政策的柔性化,让考生能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能上一个理想的专业,而不是考虑分数的问题,最终只能上“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比如,可以实现入学后的“专业转换”。比如,可以实现学期中的“专业更换”。总之,要尽可能让考生所学专业是他们“自己最喜欢的”。

  “今年录取不入学”,考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不应该直接纳入失信系统,更不该用政策的方式进行刁难,不该赋予高校“明年可以不招录”的权力。将“录取不入学的考生”纳入失信系统要不得。

编辑: 郑晓华
 
外卖平台上演“三国杀”没有真正赢家
唯有直面痼疾、主动担责、攻坚克难,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回应,也才能不断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谓用户“需求”与“内涵段子”导向失守、互为因果。“内涵段子”被责令关停,可以说是毁在了一味迎合的媚俗化倾向上。
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提出文物出国展览对场馆的基本的设施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这种展出就要明令禁止。
这种办法无疑更加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机关包容开放、与民以便利的意识,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借鉴、学习。
有必要对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并提前加以预防。这样好的政策才不会在执行中扭曲走样,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观点集粹(gdjc)
水价不低于成本 但要警惕成本“注水”
有多少水费其实是“空气费”
观点集粹(gdjc)
个税修法多个“首次”契合民意
个税修法,向减负与公平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