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评论大赛
“请同学们把垃圾带回家”,这句话您怎么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2-18 10:07:4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毛建强

  “请同学们把垃圾带回家~~知道带回家后该怎么做吗?”“知道!”余姚城区某小学,下午放学后的成长乐园里,管理老师对孩子们的“一句话提醒”,却引发了家长群的纷纷议论。一场垃圾分类的“辩论大赛”由此展开。

  反方意见:

  1.这所学校严重不负责任。学校里不是有那么多的垃圾桶吗,怎么能让学生把学校里产生的垃圾带回家呢?把这件事情捅到网络上去,绝对是一个爆炸性“新闻”。

  2.学校老师也太会贪图方便了。虽然现在垃圾分类要求很严格,虽然是放学后的成长乐园产生的垃圾,教会孩子们垃圾分类常识,让他们按要求分类投放,这其实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干嘛非要让孩子们把垃圾带回家呢?

  正方意见:

  1.“垃圾带回家”是垃圾分类教育的成果检验。据了解,这所学校对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教育已经抓了好长一段时间了,还形式多样,包括上垃圾分类的微视频课,开垃圾分类中队活动课,组织垃圾分类征文、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等。不仅如此,学校还注重理论学习和分类实践相结合,各教室、活动室、办公室、食堂、门厅走廊及操场等场所配备了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毒垃圾等分类垃圾桶。在校园内,孩子们垃圾不乱丢、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深入人心,操作已经比较娴熟。放学后的成长乐园,包括成长乐园之后回家的路上,孩子们的思想意识当中,已经由校园生活的“纪律环境”,自动切换到校园之外的“自由环境”或者“自觉环境”,用“把垃圾带回家”一句话提醒,可以检验孩子们“自由环境”状态下,能否继续做到“放学后垃圾依然不乱丢”“放学后垃圾依然分类投放”。

  2.“垃圾带回家”是垃圾分类投放教育的新提升。在校期间,垃圾分类投放偏向于“学习特性”,比如教室里产生的纸屑、纸片为可回收垃圾,餐巾纸、削笔屑为其他垃圾,食堂中餐后的残羹果皮为厨余垃圾、餐巾纸和竹签为其他垃圾。放学后的成长乐园、放学回家的路上,带回家的偏向于“生活特性”的垃圾该如何分类,便是一种新的实践,比如牛奶盒子,拆开洗净后是可回收垃圾,食品包装袋一般也是可回收垃圾,食品碎屑是厨余垃圾。

  3.“垃圾带回家”是垃圾分类投放教育的有效延伸。全社会的垃圾分类投放工程,难点其实不在学校、医院、菜场等高度制度管控的单位,难点在社区,因为社区无法对千家万户实行有效管控,好多居民楼还在使用“垃圾投放通道”,百姓们已经习惯了便捷、“万能”的垃圾通道。“垃圾带回家,然后再分类投放”,一句话的提醒,可以引导孩子们回到家后,“完成作业性”地进行垃圾分类,比如把废纸和快递纸盒放一堆,削的铅笔屑丢到客厅垃圾篓里,食品碎屑放到厨房垃圾篓里,以此实现垃圾分类的校外延伸。

  4.“垃圾带回家”有助于垃圾分类投放的社会带动。小学生易于接受正能量的教育,在学校一旦接受了“绿色生活,垃圾分类”的正确观点,通常能比较“专注”地执行,他们会“提醒”或者“建议”家长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批评”甚至“制止”家长不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社会带动作用。

  校方意见:

  绿色生活,我们为孩子们创造;绿色生活,让孩子们参与创造。让乐园的学生们“把垃圾带回家”,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把垃圾分类“做到家”。

 

编辑:郑晓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家谈专题
· 从任达华被刺案,反思公共安全漏洞
· 由收费员的“职业假笑”反思“微笑服务”
· 医保药店保健品被“一刀切”有懒政之嫌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是该给“强制推行ETC”亮红灯了
银行有义务为ETC卡用户扎紧安全的篱笆
观点集粹(gdjc)
“减掉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是必要纠偏
减负,让广大教师“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