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保
1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将教师督查评比考核事项减少一半以上,坚决杜绝向教师强制摊派无关社会事务,并对教师借调、表格填写等事项作出安排(12月16日新京报)。
目前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承担了大量与教学工作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频率高;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安全稳定、扫黑除恶、创优评先等工作时,经常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而这些工作往往与教学工作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极大地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教师增加了额外负担。前几天,网上甚至曝光了有地方安排学校老师与贫困户结对扶贫,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广大网友的质疑。“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是很多教师的心愿。
《意见》明确,不得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给教师安排与职责无关的工作。例如,对于维护稳定、扫黑除恶、防灾减灾、消防安全、防艾等重要专项工作,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不得影响正常教育教学,不得安排中小学教师到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场所开展相关工作。对于文明、卫生、绿色、宜居、旅游等城市创优评先活动,涉及中小学校的,由教育部门严格按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原则上不得安排教师上街执勤或做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意见》强调,坚决杜绝强制摊派无关事务,并向教师下达指令性任务等。
教育部的禁令非常明确,就是坚决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学无关的社会性事务,甚至还开出了“清单”。禁令虽然很明确,但违反禁令后,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理,却无有下文。既然违反禁令没有后果,不会受到查处,谁还会严格遵守禁令?
有禁令无惩处,违反禁令不惩处,这样的禁令就是纸老虎。这些年来,给教师“减负”的呼声从来就没有断过,相关文件也出台了不少,比如今年初,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教育部决定在2019年把为教师减负作为重点事项来落实,可今年以来为什么给学校“增负”的现象就是没有停止过?原因无他,就是“有禁无止”,违反禁令没有相关惩处制度,让禁令的威慑力打了折扣。出台这样的禁令,是不是“做秀”?没有惩罚,禁令形同虚设,谁会怕它?
“减负”文件满天飞,师德标准天天提,检查评说无止境,“增负”乱象难根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禁令形同虚设,损害了禁令的尊严与权威性。要想真正给教师“减负”,就必须树立禁令的权威性,违反禁令必须受到严肃处理,绝不手软,禁令才能真正成为禁令。出台禁令时,必须附有相应的惩罚条例,才能树立禁令的权威性。
去过新加坡的人都知道,那里的人是不敢乱扔垃圾的,否则就会处以2000至5000元的罚款。光靠呼吁不乱丢垃圾是没用的,新加坡人的文明、新加坡的环境卫生,是靠重罚罚出来的。所以,要想真正给教师“减负”,光有空洞的禁令是绝对不行的,还必须配以相应的惩处措施,违反禁令严肃查处,禁令才能硬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