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惊殊
当前,宁波经济发展已迈入了万亿GDP俱乐部。GDP超万亿,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知名度,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庆贺!与此同时,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更大。宁波要再出发,下一个万亿GDP在哪里?为此,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前瞻性地提出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以期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再创辉煌。我们为市委市政府实施宁波再出发的非凡勇气和高明决策,叫好点赞!同时,也要提醒有关单位有关人员在推进这个目标中,一定要着力打破“老三区”的思维桎梏。
所谓“老三区”,即围绕三江口的原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行政区域调整后,海曙扩大了,江东撤销融入鄞州了,江北还保持原貌。表面上看,“老三区”没有了,宁波也由三江口时代迈向了甬江时代。但“老三区”的思维桎梏,是不是也随之消茫了呢?
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比远的,与杭州相比,这两个省内曾经的“双子星”,也渐行渐远了。这其中的原因固然错综复杂,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宁波的“老三区”思维桎梏,这个思维桎梏盘根错节、无处不在。如在区域发展上,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辖区版图多次调整,从原来的老三区变为目前的六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但区域发展上一直摆脱不了“老三区”的桎梏,重大产业交通项目、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都优先部署在“老三区”,以致到今天还有宁波人、北仑人、镇海人等之区别;在产业发展上,宁波提出要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需要各县市区围绕这个目标来错位部署产业集群项目,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而事实上各县市区各自为战、自相竞争,相互挖项目、抢资源、抢人才等现象还为数不少;在体制机制上,由于其他区财政体制与原“老三区”是不一样的,于是有了内外之别,没有从全大市的总体布局来考虑问题,造成不少资源错配乱配;在城市建设上,“三江口”情节根深蒂固,某些区与区的交接处竟成了“城乡接合部”,地铁在中心区是地铁,到了宁波大学门口时成了轻轨,以致在去年宁波两会讨论时,宁波大学校长大声呼吁要打破行政界线制约;在社会发展上,至今宁波教育部门登出的教育招生计划还基本上是“老三区”的,其他区的自己单独发布。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概况起来,所谓“老三区”的思维桎梏,就是一种狭隘的地域概念,一种故步自封的“小宁波”观念,一种与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背道而驰的理念。
宁波要再出发,必须打破这种“老三区”的思维桎梏。思想理念上,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围绕新时代宁波再出发这个主题,建议在全市上下开展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破除“老三区”桎梏,树立“大宁波”理念,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规划统筹上,跳出“三江口”,展望大宁波,主动对标先进城市,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的修编,对城市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进行重塑重构,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经济发展腹地,推进资源合理配置,增强集聚辐射能力,使规划真正体现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的要求。体制机制上,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打破行政界线限制,建立市区协调的体制机制,人才、资金、资源、要素等,都要围绕全市工作重心来统一调配运转,如这次全市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就是个契机,它破除了“老三区”思维桎梏的一个体制性制约。工作举措上,紧紧围绕宁波发展宏伟目标,制定阶段性工作任务,明确年度工作重点,落实每个区域的责任与考核,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务实作风上,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思想,敢于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一切围绕宁波发展大局来整合运转,以实际行动来打破“老三区”的思维桎梏。
只要上下齐心,真正敢于打破“老三区”的思维桎梏,宁波再出发,宁波下一个万亿GDP一定可以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