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评论大赛
甬城君,谢谢十年温柔以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2-18 10:07:41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刘晶

  作为一个新宁波人,今年,正好是我来甬的第十个年头。毕业那会儿,起早贪黑,人瘦了一圈,心心念念就是为了留在宁波。

  千里之外家乡的父母一直不解,一副女儿非要远嫁、且对女婿一无所知时着急又心疼的样子:“你一个小姑娘,人生地不熟的,为什么非要留在宁波……”

  对啊,为什么呢?时光流转,回想当初考研时,对于去哪座城市犹豫不决,一位敬重的老师建议:选宁波吧,你不会后悔的。那一刻,好像也并没有“非甬不可”的理由。但,冥冥之中,似乎一切又自有安排。

  初遇甬城君,是一个金桂飘香的季节。“再没有比他更加香甜的城市了”,原来,甬城君是桂花香味的。初尝海鲜,嫌弃它寡淡无味,日后却愈发觉得鲜美无比,久吃不厌,亦如甬城君的性格,务实而不花哨,润物无声、细水长流。初闻宁波话,以为在吵架,后来却发现:再硬,硬不过“石骨铁硬”;再鲜,鲜不过“透骨新鲜”……

  作为一个“外地人”,对甬城君的安全感,是在一次次的抗台中沉淀的。台风为何物,来甬之后才真正领教。从第一次经历台风时吓得只能躲在学校寝室不敢吭声的小姑娘,到迎着风雨一遍又一遍确认群众是否安全的基层抗台人员……一夏复一夏,我和几百万新老宁波人一样,与甬城君一次次地“并肩作战”,共同抵御着大大小小的台风。

  大到政府的抗台行动,小到邻居阿姨的敲门关心,台风没把我们“吹走”,反而更让我们从心底对这个城市和这群可爱的人们多了一份笃定和相信的底气。

  十年来,我在宁波安家落户,在最美的年华里,与甬城君一起成长,向他倾诉着我的喜怒哀乐,也见证着他烦恼和成长。

  宁波作为首批沿海开放的城市,如何永葆活力、激发城市潜力?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上下求索之路,新老宁波人从未停止;勇立潮头、干在实处,是宁波人的性格。以去年为例,宁波已先后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和第1位,所辖县(市)均成为全国百强县;城市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政府透明度、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均居全国城市前茅;市、县两级行政审批类“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分别达89%和93.6%;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宁波实至名归。

  时间久了,便愈发感觉甬城君内心的温柔。远有包玉刚、邵逸夫等人为代表的“宁波帮”人士回乡回国捐资兴业,今有“宁波帮·帮宁波”积极参与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小有省吃俭用行善10多年资助困难家庭的“爱心老人”姜善庭个人,大有连续20年捐款千万元不留名“顺其自然”为代表,常年隐名捐款的爱心人士群体;上到年已古稀、千里奔赴山区支教扶贫、三年募款建九校的“支教奶奶”周秀芳,下到出生才29天就捐献人体器官的婴孩;著名如荣获“共和国勋章”的宁波女儿屠呦呦,普通到随处可见的无名志愿者……

  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们,也许来自天南地北,也许世代扎根于此,他们是这座城市里的普通人,他们也是这座城市里的英雄,他们用无数的暖心事和一颗颗爱心,共同用“爱”传递着这城市的温情。一个个“他们”彼此包容、接纳、融合,终变成“我们”——宁波人。

  甬城君于我,是值得托付的暖男。亦如像我这般普通又平凡的女孩,若青春托付,他便报之以安居乐业,如春日暖阳般,一切刚刚好,舒服自在。每每想起,便从心底沁出笑容。

  而我之于他,不愿做攀援的凌霄花,借他的繁华来炫耀;也不愿学痴情的鸟儿,重复赞美的颂歌;更不愿是一株小草,等待他庇佑风雨。我愿与之比肩始终站在一起,酸甜苦辣,彼此分享;雷霆雨露,共同承受;美好未来,一起奋斗。

  甬城君,谢谢十年来温柔以待;往后余生,星辰大海,你我共赴征途。

 

编辑:郑晓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家谈专题
· 从任达华被刺案,反思公共安全漏洞
· 由收费员的“职业假笑”反思“微笑服务”
· 医保药店保健品被“一刀切”有懒政之嫌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是该给“强制推行ETC”亮红灯了
银行有义务为ETC卡用户扎紧安全的篱笆
观点集粹(gdjc)
“减掉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是必要纠偏
减负,让广大教师“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