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评论大赛
弘扬“阿拉”精神 东方大港再扬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2-18 10:07:4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戚高晟

  人们总习惯称呼宁波为“小上海”,这里的“小”自然是与上海的“大”相比较而言的。然而“小上海”虽小,却对“大上海”的影响颇深。别的不说,上海话中称呼“我”的“阿拉”二字,就是从宁波发源来的。上海本地人从不自称“阿拉”,说“吾”居多。这是因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大量宁波人移民上海后,广泛活跃在各行各业,影响力不断扩大,“阿拉”逐渐取代“吾”成为上海话的代表。

  曾经有人戏称:“宁波人看上海,就像不列颠人看美国。”此话虽有夸张,但却并非言过其实。细细想来,近代上海第一家银行、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家五金店、第一家绸布店、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染织厂、第一家印刷厂、第一家国药店、第一家灯泡厂、第一家钟表店……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大都是宁波人创办的。不仅如此,就连上海的马路名称,宁波路、宁海西路、慈溪路、余姚路、虞洽卿路等路名都能体现出上海与宁波的深厚渊源。许多人一定好奇,昔日并不起眼的海滨小城何以能够将上海这座文化多元、风格迥异的国际大都市烙上“宁波印”。这其实离不开宁波人的勤劳朴实与精明能干,更离不开宁波人独有的“阿拉”精神。

  “阿拉”精神就是乐于奉献的热情与务实。宁波人无论走到哪里,待人接物都热情有礼。请客吃饭习惯用“高脚海碗”盛菜,一碗接着一碗,摆满整整一桌子,这就是有名的“十大碗”。明明很丰盛,但主人家还是会客气地说菜不够丰盛,以“下饭呒哠饭吃饱”为由使劲给客人夹菜。往往客人酒足饭饱,主人家却才吃几口。宁波人正是以这样的热情结交天下人,靠如此的奉献打动海内外。而“务实”二字更是宁波人鲜明的标签之一,宁波帮人士始终以“爱国爱乡、造福乡梓”的精神与情怀,在外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返乡不事张扬,慷慨解囊。有着海纳百川的智慧与包容,更有着寸草衔结的朴实与伟大。

  “阿拉”精神就是敢为人先的创新与担当。孙中山先生曾如此评价宁波,“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自古以来,“宁波熟,一碗粥”,困难的营生环境催发了宁波人敢闯敢拼的天性。但那股子闯劲既不是狠劲,也并非蛮劲,而是巧劲。宁波人总是擅长在细节处着眼并发现商机,又能同时在最快的速度内付诸实践。既有源动力,又有行动力。而面对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宁波人也极其团结、敢于担当,从不弄虚作假、推诿扯皮,因此在各行各业都享有盛名。

  当下的宁波人无论走到哪里,一句“阿拉宁波”总透着无限的骄傲与豪迈。的确,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宁波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而无论身处何时,身在何地,广大宁波人始终秉持并弘扬着“阿拉”精神,既带着投身商海的勇敢无畏,又不失文人风骨的道德操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阿拉”精神的鼓舞与指引下,这座东方大港的未来必将继续扬帆起航,迸发出更多的灿烂与辉煌。

编辑:郑晓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家谈专题
· 从任达华被刺案,反思公共安全漏洞
· 由收费员的“职业假笑”反思“微笑服务”
· 医保药店保健品被“一刀切”有懒政之嫌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是该给“强制推行ETC”亮红灯了
银行有义务为ETC卡用户扎紧安全的篱笆
观点集粹(gdjc)
“减掉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是必要纠偏
减负,让广大教师“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