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  特邀专栏  >  易其洋文集
外语和选考成绩当年有效的“额外意义”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6-24 10:25:14  稿源: 宁波日报

  易其洋 

  前天下午,省教育厅公布深化高考改革6项措施,主要包括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改为当年有效,语数外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录取分段由三段变为两段等。省教育厅党委委员、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孙恒接受媒体采访,对改革政策作了解读。

  在谈到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由2年有效,改为当年有效时,孙恒说,鉴于2017年省政府已下文将选考科目的2次考试集中在高三年级安排,同时为避免给部分学校功利性“抢跑”提供便利,避免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不平衡,做出了这项改革,并明确从2021年1月考试起实施。

  因为成绩2年内有效,势必有学校动员和组织学生“提前考”。而一旦有人“抢跑”,且尝到了好处,就会惹得甚至逼得大家纷纷跟进。改为考试成绩当年有效,自然可以有效地遏制“抢跑”和“绑架”。除了这一好处,在我看来,这项改革,还有“额外意义”。

  据报道,新高考政策出台后,浙江“冷”了好几年的高三复读市场回暖势头一年胜过一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高考政策规定,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且3门选考科目可作废1科重新另选,2次有效成绩,可放弃一次再冲新高。这样一来,有保底成绩,又能向更高分数冲刺,复读风险大为降低。对于复读生(“高四生”)来说,复读一年,是个人选择,值不值,后果自负。但这样的“个体理性”,极易导致“群体不理性”。那就是,复读的人增多,引发“剧场效应”,形成攀比之势,会把更多考生卷进去。

  对此,我曾写过评论,认为“高四生”增多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是就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而言的。考试政策涉及千家万户,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改革之前要充分调研情况、听取意见,特别是要充分评估改革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再就是,一旦发现改革“走偏了”,要敢于纠正、及时纠正。

  考试改革,实际上也是一种利益调整,确认改得对不对、好不好,还要看是否契合了教育本质、遵循了教育规律,是否减轻了学生和家长负担,是否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非“刷题”能力等。以此为导向和目标,我们就应该支持和认同“坚持改革不动摇、完善改革不停步”。

编辑:郑晓华
 
应对无症状感染者,更须强化无接触服务
· “延长产假”别成女职工的“画饼毒药”
· “全面禁野”的禁食目录应该全国统一
· 当清明遇到疫情 为情感找好位置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