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市民咨询能否“最多问一次”?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6-30 10:13:59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郑建钢

  有网友咨询:我于2016年买了一套小户型商品房,享受过大学生购房补贴。现在要换房,打算将以前的房子卖了再买新房,这样的情况还能享受大学生购房补贴吗?市人社局回复:请通过http://hrs.nbrc.com.cn进行在线资格预审。窗口联系电话,可在宁波市人才服务申报系统中查询(6月29日《宁波日报》)。

  如此神回复,遭网友吐槽:我的情况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了,到底能不能享受补贴,我想要一个准确答复。于是,市人社局作出了第二次答复:您已经有购房记录且也已经享受过相关政策,所以无法再次享受。 

  明明一次就可以明确答复网友咨询的问题,偏偏要打官腔,卖关子。在受到网友质疑之后,第二次才肯正面回答相关咨询。难怪网友会觉得很不爽,笔者也觉得难以理解:不愿意一次就简明扼要地答复网友问题,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

  市民就政策性问题咨询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理应认真对待,耐心回答,一次性把市民心中的疑难问题解释清楚。可是,问题提出以后,工作人员却把它当作皮球又踢回去,发给你一个网址,有什么问题自己网上查去。表面上看起来,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并没有推诿扯皮,而且省事省力气,没有什么“小辫子”可抓。但是,网上查是一回事,解决市民的疑问又是另一回事。网友的许多问题,网上并没有现成答案。像那位大学生的问题,如果自己去资格审查,必须把现在住的那套房子过户了再去审核,因为感到有难度,所以先进行咨询,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职能部门之所以会给出官腔十足的答复,细究起来,可能有各种原因。

  一是怕麻烦。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发给你一个网址自己查去,不就省事多了吗?

  二是出于应付。对于网友的提问不回答恐怕不行,回答得不合适也不行,若要详详细细回答又感到累得慌。网址发了,回答也有了,足以应付多数人了。

  三是包括政策水平和语言文字水平在内的综合素质欠缺,或者回答不了问题,或者答非所问,洋相百出。比如,有网友咨询高桥镇2020年实施的区及以上重点工程有哪几个,高桥镇受理后回复:高桥镇共有7个在建市区重点工程。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看来语文不太好,问的是“有哪几个”,不是“有几个”。

  官腔十足的回答,对于急需要弄清楚相关政策事项的市民来说,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徒增烦恼,非要通过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咨询不可。

  眼下,市民办事“最多跑一次”已经蔚然成风,那么,市民咨询能否做到“最多问一次”?答案也应该是肯定的。   

  彻底改掉“衙门作风”,提高政策水平,练就一身“问不倒”“一口清”的基本功,是作为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基本要求。把市民迫切需要得到的答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提高办事效率,让市民“最多问一次”就能满意而归,应该像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样,迅速落实,抓紧实施。

编辑:郑晓华
 
应对无症状感染者,更须强化无接触服务
· “延长产假”别成女职工的“画饼毒药”
· “全面禁野”的禁食目录应该全国统一
· 当清明遇到疫情 为情感找好位置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