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莫让“国际高考移民”蚕食教育公平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8-07 09:48:4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斯涵涵

  本在中国长大、读书的中国学生,为逃避高考竞争压力,钻政策空子摇身变为“留学生”,享受各种入学优惠政策上中国的名牌大学——这一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国际高考移民”现象广受诟病。业内专家和公众认为,应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认证门槛,强化甄别条件,明确录取标准,营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8月6日半月谈)。

  我国人口众多,名牌大学是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不少人十年寒窗苦读仍然望之兴叹,但一些国际学生却可凭借一张外国护照轻松踏进清北等国内一流大学的大门,这种现象已延续多年,由此带火了国际高考移民,一些人明明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长时间在国内生活、读书,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却可以花钱想办法取得外国护照,摇身一变成为外国人或华侨,然后以国际学生的身份,绕过千军万马激烈竞争的高考独木桥,达成入读知名高校的愿望,让一众平民子弟望尘莫及。

  据悉,以华侨生身份参加的联考与国内普通高考相比,具有考试科目少、考题简单、录取率高、竞争小的特点。花一些钱便可以“出口转内销”的“留学生”获得特殊的高校入学待遇,更容易地获得了上名校的机会,毕业后在国内找工作,又能以海归名义再次享受优待。一次投入,多次收益甚至终身受益,一些人自然趋之若鹜,这也催生了一批运作跨国高考移民并形成产业链的中介机构。

  探究原因,主要是相关政策出现了漏洞。毋庸讳言,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留学生的来华留学经费直接拨付到高校,大部分由高校统筹用于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等支出,仅生活费发放给奖学金生本人。换言之,留学生的数量与高校的地位、划拨经费乃至政绩有着紧密联系。为了获得留学生,也为了获得经费与诸多亮点,降低录取门槛,或放宽学习要求,还为留学生提供远高于国内学生的规格待遇,甚至对一些留学生违规违纪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一些留学生“恃宠而骄”,低门槛、高待遇的“特殊招生政策” 更是助长一些虚假的国际学生趁虚而入,国内学生郁闷不平,久而久之,不仅降低了中国大学的办学质量,影响大学声誉,也浪费了国家教育投入,更严重损害教育公平。

  去年7月,教育部国际司负责人表示,推动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一大批不合格的留学生被各校清退,今年又出台国际学生资格审查新规,强化国际生申请资格审核,严堵"国际高考移民",以堵住“曲径通幽”的政策漏洞,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当然,我们也需要知道,外国留学生的确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显著指标。哈佛剑桥牛津等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生比例都已超过20%,而清华大学的比例只有5.8%左右。因此加强国际学生的招生力度是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选项,关键是要把握好量与质的度,进而提高高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与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留学我国高校,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与量的全面提升。

  中外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对新时代的教育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对于政府而言,要进一步完善留学生的招生和管规章理,建立健全留学生考核评估机制,提高标准,保障质量;强化监管,保证留学生的“含金量”,彻底扭转一些高校在留学生招生中的浮躁、功利甚至谄媚的办学思维,倒逼其提高教学质量,用真实实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中国留学,有效促进中外教育交流。

  而对于高校而言,要秉持合理、公平、审慎的原则,严把留学生入学关,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改正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招生管理、校园管理制度,对涉嫌“国际高考移民”的人员,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纵容姑息。守护好教育公平的底线,大力营造公平公正、思想独立、崇尚科学、民主、文明的大学氛围,才能真正提高中国大学乃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

编辑:郑晓华
 
应对无症状感染者,更须强化无接触服务
· “延长产假”别成女职工的“画饼毒药”
· “全面禁野”的禁食目录应该全国统一
· 当清明遇到疫情 为情感找好位置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