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确诊打工者的正常生活谁都无权置喙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1-19 10:09:1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斯涵涵

  1月15日,@智慧长沙资讯发布了一则视频,标题为“可恨!26岁石家庄女子确诊前6天下班兼职”,引发舆论质疑。1月17日,@智慧长沙官微发布道歉信承认标题导向错误,并向当事人和广大网友诚恳道歉。目前智慧长沙客户端已将视频全网删除,同时对编、审人员作出开除、撤职和记过处分(1月18日澎湃新闻)。

  26岁的女孩,在北方的严寒天气里,每天骑着电动车在医院上班,下班之后到小区附近的辅导班兼职,想想都让人钦佩,也让人怜悯:如若不是为了生活,谁会这么辛苦?然而,这种好感因为女孩的确诊者身份而改变。

  网络媒体在编发这个新闻时,特地在标题上加了“可恨”二字,以表达己方的愤怒之情。然而,一系列流调轨迹证明,女孩是在确诊前从事的兼职,并非隐瞒病情故意在外边晃悠,当事媒体没有遵循基本的事实,反而以“可恨”为标题对其进行攻击报道,用“马后炮”、“上帝视角”来要求所有打工者停止工作,停止流动,既不现实,也缺乏同理心,深深刺痛公众神经。

  尽管在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下,我国取得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难得成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冠疫情对我国的国计民生产生了严重冲击,一些行业经营困难,一些人失岗降薪,对此,既需要政府部门全面落实“六稳”“六保”政策纾困,也需要民众个体奋力脱困。疫情之下,打拼不易,此时的我们更应互相鼓劲,共度时艰,而隔岸观火或冷嘲热讽,是丧失人类同情心的冷血之举,有违新闻伦理,令人寒心,因此,相关编、审人员受到相应处罚,也算是咎由自取。

  还值得一提的是,对确诊者报以敌视态度,是当前抗疫形势下的一股暗流。缺乏理性思维、没有独立、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胡乱归罪于确诊者、攻击谩骂患者,已然是扰乱人心、制造混乱的失智行为,而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竟说辛苦打拼的打工人可恨,更是不应该,所用文字透露出了对于民众疾苦的冷漠与无知,说明把好舆论关、提升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及人文情怀,迫在眉睫。

  防控疫情是在隔离病毒,而不是隔离爱,这不仅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抗疫口号,而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敬爱所有的逆行者,也爱护不幸患病的人,如此我们方能温暖彼此,携手克难。

编辑:郑晓华
 
以“薪”留人,正是另一种以“心”留人
· 不妨为“非必要不返乡”制定行动指南
· 专题:《明州论坛》思想与学术特色研讨会
· 办好《民法典》“第一案”意义如同“第一枪”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