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  特邀专栏  >  郭敬波文集
别把“依法维权”搞成“借法行骗”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3-03 10:19:05  稿源: 宁波日报

  郭敬波

  据甬派报道,为让对方多赔点停运损失费,车主与汽车维修公司串通伪造车辆维修天数证明。海曙法院对进行虚假诉讼的该名当事人及某汽车维修公司分别罚款5000元和5万元。

  本来,车被撞了,对方全责,走上法庭讨个说法,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这很正当,结果却因为伪造证据,想让对方多赔3000元,“依法维权”成了“借法行骗”,反被罚5.5万元,偷鸡不成蚀把米。

  民事诉讼中,经常有当事人不如实陈述案情,甚至提供虚假证据,从而导致法院对案件事实作出错误认定,进而作出错误的判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虚假诉讼”,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诉讼诈骗”,借维权之名行诈骗之实。

  双方观点不一、唇枪舌剑的辩论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双方对案件事实经常各执一词。很明显,肯定有一方在说谎。过去,法官通过证据认定和自由心证,对认为虚假的陈述,只是不予采信,没咋较真,很少处罚。后来“虚假诉讼”愈演愈烈,部分案件还因为当事人的虚假诉讼作出了错误判决,严重损害了司法秩序与司法权威。

  为有效遏制和打击虚假诉讼,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虚假诉讼罪;2020年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当事人故意作虚假陈述,将面临罚款、拘留的处罚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庭容不得半句谎言,虚假诉讼就是“假打”——假借打官司谋取非法利益;打击虚假诉讼就是“打假”——打击“打假官司”保障司法公正。法律是把双刃剑,别“用力过猛”伤了自己。

编辑:郑晓华
 
以“薪”留人,正是另一种以“心”留人
· 不妨为“非必要不返乡”制定行动指南
· 专题:《明州论坛》思想与学术特色研讨会
· 办好《民法典》“第一案”意义如同“第一枪”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