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需要系统化治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3-11 09:59:44  稿源: 宁波日报

  易其洋

  全国两会上,“教育”几乎年年是热点话题。今年,代表委员们热议:治来治去的作业问题如何根治?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提质增效”。她认为,轻视校内学习,重视校外培训,不可取,要大力度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课上“增效”,课下减少“低效”。

  家长和孩子们苦校外培训久矣!在上个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讲到“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时说,“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校外培训本无原罪,但已然“变味”的课外培训,其危害可谓不小。

  扰乱学校的教学秩序。学校的教学安排,依据的是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而校外培训追求的是“提前教学”“超纲教育”“强化应试”,实质是拔苗助长。这不但违背教育规律,也必然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带来极大困扰。有些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辞职后开培训班,收入能翻好几个跟头。有媒体报道,每学期开学前都有好老师辞职,成了一些校长头疼不已的事。

  让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校外培训,师资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学生考得好都是培训班老师教得好,学生学不好,花钱再多,也没培训班啥责任。至于培训班收费,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小时一两百元算便宜的,贵的要七八百元甚至上千元,家长一年花个四五万元算少的。学生出了学校就进培训班,做完学校作业再做培训班作业,不苦才怪;家长也被卷入其中,东一趟西一趟接送孩子,工作只能紧赶慢赶。义务教育免费了,校外培训“风起云涌”,家长们的负担不但没减轻,反而越来越重。

  加剧教育不公平。校外培训,家长花钱越多,越能找到“厉害老师”,让孩子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就越多,考出高分的几率就越大。这样一来,那些花不起大价钱、信息渠道少或者不愿“随大流”的孩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过早地被边缘化或淘汰出局。这必定造就“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两极分化,加剧社会不公。

  放大教育焦虑。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借机炒作,大肆宣扬“别让你的孩子还没起步就输了”“你来,我们培训你孩子;你不来,我们培训你孩子的竞争对手”,放大竞争焦虑,加剧“剧场效应”,使得“过度教育”愈演愈烈,搞得家长“人人自危”。被不断放大的焦虑情绪和“攀比心理”所笼罩,许多本来不想“随波逐流”的家长徒叹无奈,不得不加入“补习队”。

  破坏教育生态。可以说,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出现了校外培训和学校教育“两个学校”并存的现象,造就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生态。以逐利和应试而非“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校外培训,对教育生态、教育理念造成的冲击和破坏越来越大。更可怕的是,它已然成了一种“教育文化”且在不断固化,让家长和孩子们身陷其中,苦不堪言而又无法挣脱。

  有人把校外培训火爆,归因为前几年的“校内减负”,是需求催生的市场,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校内减负”,也是因为作业太多,孩子们学得太苦。这同样是结果,而不是造成校外培训红火的原因。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当然要“大力度”。对此,像张咏梅一样,好多专家开出了药方。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教育问题”显然不是一味药就能治好的病症。

  家长们为啥不惧千辛万苦,要让孩子参加培训?当然是为了在小升初、中考、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以后上个好大学,为将来找份好工作打基础,这是在尽父母之责。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板子不能老打在家长身上,他们既是问题的制造者,也是被逼无奈的受害者。

  像陈宝生部长和张咏梅书记说的那样,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要“切实解决好学校内、课堂内教不到位的问题”。只要真是“下大力气”,校内增效、校外减负,必然会有效果。但是,如果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唯分数论”的教育评价、人才评价体系未见实质性变革,这恐怕也是治标不治本,终究难以持续。甚至,校外培训造成的家长们“彼此绑架”,以及由此形成的巨大惯性一旦“反弹”,造成的危害会更大。总之,学生厌学、家长焦虑、学校无奈的教育“内卷”(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问题,真到了系统化而不是扬汤止沸式整治的时候了。

编辑:郑晓华
 
以“薪”留人,正是另一种以“心”留人
· 不妨为“非必要不返乡”制定行动指南
· 专题:《明州论坛》思想与学术特色研讨会
· 办好《民法典》“第一案”意义如同“第一枪”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