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下拨“两直”资金的“宁波做法”值得总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3-17 09:57:00  稿源: 宁波日报

  易其洋

  去年5月,财政部向各地下达2万亿元新增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通过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被称为“两直”资金。当时,宁波获得“两直”资金65.81亿元,下拨进度位居全国第一,受到财政部等部门肯定推介。3月12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宁波下拨“两直”资金的做法:资金下拨快、投向准,过程监管严。

  快,是因为“心急如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更大更明显的,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群众,许多连“活下去”都成了问题。救急如救火,刻不容缓。“两直”资金是雪中送炭,“送炭”者如果不是对服务对象的难处“感同身受”,能不拖着不办就不错了,哪里会“从财政部开完会返回宁波,一下飞机就到单位,临时通知开会下达任务”。

  去年7月下旬起,宁波各区县(市)的“两直”资金陆续分拨到户。到12月末,宁波市“两直”资金完成支出,支出进度位居全国前列。这体现的是效率,彰显的是执行力,基础和支撑则是“把方便留给企业和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的服务理念。

  准,是因为发挥了“数字化”治理的优势。中央下拨的资金,要直接惠企利民,最难的,恐怕是怎么尽快识别出谁是符合条件的受惠者。像面对105万家市场主体,宁波工作专班利用大数据系统,整合13个部门的1200余万条数据,设定甄别条件后,筛选出“不补”和“宜补”两份名单,确定了146408家宜补的小微企业。同时,把线上筛选与线下核实结合起来——上千万条数据并非完全准确,宜补小微企业清单可能存在疏漏,还须实地核查。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基层管理所工作人员全部到一线,逐户开展实地核查,并同步指导企业完成申报。4天,宁波市完成所有区县核查,原名单中5%的数据得到订正。

  这些年,我们收集“大数据”,推动“数字化”治理,可谓投入巨大,目的是推动政府职能部门的数字化转型,确保政府工作明确定位、服务到位,尽可能减少缺位、越位、错位。也就是说,要以提高政府施政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实效性,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更舒心。宁波下拨“两直”资金,发挥了“数字化”治理的优势,也标明了“数字化”运用和提升的方向。

  严,是因为审计双线核查,监督协同联动。比如,宁波市财政国库收付中心红黄灯监控系统连通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对“两直”资金“亮灯即留痕,闭环处理好,灯才会灭”。又如,去年8月起,宁波市审计局组建了10个审计小组,对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开展为期5个月的专项审计,审计人员分两组复核分配清单:一组比对线上大数据,另一组负责线下走访。再如,在宁波,所有区县(市)的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拟补助名单,在网上公开。

  有专家说,中央下拨资金,从中央部门一直流到村庄,渠道很长,这个水渠是要“渗水”和被“截流”的,有时候水流到村里面就没了。中央下拨“两直”资金,就是为了防止遭遇“层层盘剥”。作为市级财政来说,扮演的是“过路财神”,要求是既要把中央资金一分不少地下拨,也不能一拨了之,做“甩手掌柜”,而是要确保每一分钱用得其所。这是对地方赋权,也是一大考验。“两直”资金下拨过程监管严,能有效避免“渗漏梗阻”“张冠李戴”,确保“精准滴灌”“不折不扣”,更快地发挥资金应有的效益,实现“好事办好、实事办事”的目的。

编辑:郑晓华
 
以“薪”留人,正是另一种以“心”留人
· 不妨为“非必要不返乡”制定行动指南
· 专题:《明州论坛》思想与学术特色研讨会
· 办好《民法典》“第一案”意义如同“第一枪”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