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
选拔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一个重要前提是精准知人识人。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后,干部进入常态化管理,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就显得格外重要。唯有严格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运用多种途径,练就精准识人的“火眼金睛”,才能当好知人善任的“相马人”。
面对面“谈”,近距离观察看能力素质。了解干部的方式很多,座谈交流是最常用的一种。面对面交谈,可以直接观察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综合分析、随机应变及语言表达等能力,也能透视出干部的见识见解、禀性情怀、境界格局和综合素质。面谈对象要聚焦,重点关注“一把手”和关键岗位干部、新提拔干部、优秀年轻干部等群体。面谈主题要突出,切口尽可能小一些,让干部有的放矢,避免泛泛而谈。面谈形式要多样,可设置一些开放性话题,互动交流,引导干部畅所欲言,随时询问追问,以真实反映出干部的学识水平、思路观点和视野眼界。面谈时间要充足,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让会谈同志交流有广度和深度。
坐下来“聊”,敞开心扉摸真实情况。谈心谈话是干部工作的常规武器,也是了解干部的重要途径和关心关爱干部的重要手段。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应定期把干部请进来,通过激励式聊工作、解读式聊政策、诫勉式聊问题、疏导式聊思想等方式,引导干部向组织说心里话。坚持一人一策,根据不同干部的工作经历、学识背景、气质性格、能力特点等情况,特别是近期家庭情况变化和思想动态,采取不同的聊天方式,以便因人而异找准谈话契合点。坚持平等交流,以推心置腹的态度,拉近谈话双方的心理距离,引导干部打消心理防备、讲真话谏言。坚持耐心倾听,通过听其言、观其色、察其心、知其意,体会谈话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真正获得有效信息、掌握动态实情。
依项目“评”,见人见事测工作实绩。每项中心工作、每个重大任务都是一个项目,项目完成质效如何,是检验干部实干实绩最有说服力的标准。要走进现场评,深入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特别是数字化改革、征地拆迁、乡村振兴等实践场景,在见人见事中看干部的实干劲头、担当精神和工作业绩。要区分对象评,针对“一把手”,开展重大决策案例分析,包括决策背景、过程管理、综合效益、潜在风险等,重点评决策的科学性、措施的可行性、目标达成的一致性;针对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看其承担的有代表性的重要项目,重点评履职能力和工作质量;针对其他岗位领导干部,看任务负荷、执行效率,重点评敬业精神、配合意识和办事能力。要客观辩证评,综合分析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实际成果与成本代价、显绩与潜绩等情况,公正合理地作出评价。
静下心“看”,查阅档案观发展轨迹。干部档案是记录干部成长经历的“身份证”“写实簿”,“阅”档的过程本身就是“阅”人的过程。要善阅干部的成长历程,从其入学入职、入团入党、定级调资、任免晋升等基本信息中,从文字、文章到文化水平的发展变化中,透析干部学习、工作以及走上领导岗位的成长进步史。要善阅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质,阅析履历、自传和思想、考核考察鉴定、表彰奖励等各类原始资料,分析了解干部的政治品格、能力品质、道德品行。要善阅干部的一贯表现,结合各个阶段的组织评价、群众评价及自我评价,全面了解干部成绩和不足,既知干部现状,又知其过往,分析研判干部的发展方向。
多维度“听”,放大广角察乡语口碑。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干部干得好不好、平常表现怎么样,周边的干部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带着“听诊器”,重点抓住管他的、他管的、他联系的、联系他的等几类对象,通过民主监督、摸底调查、满意度测评等途径,听大家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又要拿着“显微镜”,深入干部社交圈、朋友圈,走进干部居住小区、物业企业,看干部的社会交往、生活作风、管家治家、邻里关系等日常生活小节。把握了上述这些识人辨人方法与路径,才能真正给干部画好像、打好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