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精神病院里的天才儿子”刷屏的启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2-01-19 10:09:22  稿源: 宁波日报

  罗志华

  这两天,一篇文章刷屏了无数人的朋友圈。这是一个伴随着巨大苦难与奇迹的真实故事。《杭州日报》“倾听”栏目于去年11月接到一个从殡仪馆打来的电话:“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他妈妈今天刚走了。”终于,这位“天才”翻译家金晓宇和他父亲金性勇的故事被写了下来(1月18日光明网)。

  患阿兹海默症去世的妻子、殡仪馆里打来的电话、在精神病院住院的天才儿子等,是这篇文章引发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但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是内容而非形式,这个当前仍不知母亲已撒手人寰的精神病患者,也是一个天才翻译家。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反差,难怪网友发出感慨:人生艰难、人间美好。

  金晓宇是不幸的。他在6岁时因玩伴的玩具手枪里射出一根针导致一只眼睛瞎了。此后又被诊断为躁狂抑郁症而辍学,尽管后来通过自学考上了大学,可就读一年就犯病了。此后他经常犯病。无论是失学,还是失业,随时可能将金晓宇卷进命运的深渊当中。他的父母终将离他而去,金晓宇如何生存,是个问题。

  金晓宇也是幸运的。他父母给予了他包容与呵护。十年来,他读了浙江图书馆所有外语小说,翻译了英语、日语、德语共22本著作,其翻译作品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很多网友留言声称读过他的著作,但直到现在,方知作者是一名躁狂抑郁症患者。假如金晓宇此生一直能得到精心照料,很可能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金晓宇的经历与命运的反差,给社会带来的启示是,如何对待金晓宇这样的患者,可能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也说明对于他们的关爱,具有双重的理由。因此,对于这个极端个案,不仅要就事论事地帮助这个家庭,而且应当成一次契机,进一步探索如何完善心理健康干预尤其是对青少年抑郁症早期干预的举措。

  金晓宇从小就深受抑郁症的折磨,但他的不幸经历,其实很多孩子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因此可以说,金晓宇的背后,还要更多需要得到心理健康干预的孩子,为此,无论是医疗系统还是教育系统,近年来都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青少年抑郁症筛查纳入体检等举措被陆续推出。但这种话题极易引发争议,说明推进和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不仅要改进工作方法,而且还需转变观念。

  “精神病院里的天才儿子”刷屏,既向民众展现了一人之病和一家之难,更向社会再次抛出了关爱心理健康这个公共话题。期待金晓宇的命运此后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疾病能够得到很好控制,天才能力能够得到尽情发挥;更希望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干预举措会更有力、更有效。

编辑:郑晓华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提高疫情防控精准度,不妨设个“蓝码”
· 每年4千万人被咬伤 “宠物扰民”该治了
· 明星频“翻车”,直播带货门槛就该高些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